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節能低碳
  • 綜合
  • 上萬億的環保市場 為何沒有一家上千億的環保公司?

上萬億的環保市場 為何沒有一家上千億的環保公司?

2016-07-27 09:09:44 財經國家周刊

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速度令人咋舌。2014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9576億元,同比增長6%;“十二五”期間,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約4.5萬億元。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十三五”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是“十二五”的2倍多;環保產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支柱。

但與環保市場迅速發展不相匹配的是,中國至今沒有誕生一家營業收入達到千億元的環保公司。環保產業上市公司財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最高的北控水務2015年僅135.0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10多億元)。國際上的環保龍頭企業如法國的威立雅水務集團、蘇伊士環境集團2015年營業收入則高達千億元以上,其中威立雅是北控水務同期的16倍還多(249.65億歐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個產值幾萬億元的行業中,通常都會產生幾家營業收入千億元級的領軍企業。比如,鋼鐵和汽車行業,有寶鋼、河鋼和上汽集團、東風汽車公司等營業收入上千億元的大型或特大型企業。千億級領軍企業的出現將提高環保行業集中度,為各地提供完善的環境綜合服務,有利于解決相關環保難題;且更易在行業迅速發展之際獲得相關資源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原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桑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告訴記者,相對于國外,中國的環保公司發展時間短。國內第一家環保公司成立于1984年,而法國威立雅成立于1853年,有163年的環境服務經驗,其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也已有20多年,僅比中國最早成立的環保公司少十來年時間。

更重要的是,環保行業涉及的點多、面寬,目前環保行業多以分散建設、零敲碎打的環境治理模式為主,跨行政區的整體環境區域整治類大型項目不多,政策不明,商業模型不清晰。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曹國憲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這些原因都限制了中國誕生千億級環保企業。”

不過,隨著中國環保市場的迅速發展,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到2020年左右,中國或將涌現出兩三家千億元級別的環保企業。

4大因素制約千億級企業誕生

我國環保產業起步較晚,這是不爭的事實。1972年,官廳水系水源保護領導小組是我國最早的環保部門;1974年成立了國家級機構,當時叫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后幾經改革,至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屬于國務院的直屬單位。2008年,成立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的組成部門。

我國較早的一批環保公司大多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曹國憲介紹,從宏觀經濟發展角度來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是以資源環境代價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發展的重心在于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處于逐步完善和升級消費結構等過程。換言之,環保產業在過去并非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行業,環保企業在這一時期也很難做大做強。

行業集中度太低是制約中國未能誕生千億級環保企業的第二個因素。山東派力迪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建平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處理技術各不相同,一家企業難以同時掌握“三廢”處理技術,甚至僅限廢氣領域也難有一家公司掌握所有技術。尤其是環保設備供應商,往往只能掌握某一項技術,難以同時對一整套環保設備都擁有核心專利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近幾年來行業內的惡性競爭也隨之出現,并導致在一些環保治理領域出現了單價超低的現象。桑德集團控股上市公司桑德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景志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這是導致中國環保行業沒有誕生千億級公司的第三個重要原因。

垃圾焚燒治理單價過低問題最為突出。2015年6月,山東新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報價48元/噸;8月,安徽蚌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報價26.8元/噸;10月,江蘇高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報價26.5元/噸;12月,浙江紹興項目以18元/噸的報價再度刷新了行業底線。僅數月時間,中標最低價就從48元/噸驟降至18元/噸,降幅達到62%。

這些超低價中標項目損害了環保行業的健康發展,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也損害了企業自身的財務可持續性。全聯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兼CEO黃曉軍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還可能存在爛尾工程及豆腐渣工程的隱患。”為此,全聯環境商會于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遏制環保行業惡性競爭的提案》。

導致未能產生千億級環保企業的最后一個主要原因,是環保企業缺乏一流過硬的技術,技術同質化嚴重,高附加值產品較少。以針對惡臭異味處理的等離子技術為例,山東派力迪環保是該技術的首倡者,其擁有技術專利,亦有示范工程,當派力迪環保的等離子技術推廣后,行業內等離子技術亦遍地開花。

張建平表示,國內環保公司在環境治理技術上參差不齊且存在魚龍混雜情況,只有國家加大對環保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保護好那些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環保公司,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環保產業和環境治理的健康發展。

未來5年千億級企業花落誰家?

盡管環保產業還存在一些未能解決的難題,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是中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未來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要素集聚的重點領域。到2020年或將出現千億級環保企業。

誰會成為未來的翹楚呢?

從現實來看,地方國企在水務、垃圾處理上起著主導作用。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北控水務最有可能成為千億級的地方國有環保企業。該公司在1993年就進行了股份制改造,1997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且形成了布局全國的水處理布局,并在GWI2009年10月發布的“以服務人口計算的世界水務公司50強”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二十位,在地方國有環保企業中屬于佼佼者。

與鋼鐵等重化工行業不同的是,央企在環保領域大多屬于“新人”,大部分是最近十年才進入該領域,甚至如中冶集團、葛洲壩集團和中信集團等,也是在近兩年才開始通過收購等方式布局環保市場。這其中的中國光大集團子公司光大國際被業內認為有望成為千億級企業。主要原因是,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垃圾發電項目投資運營商,光大國際在環保領域、固體廢物處理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且在爐排爐、煙氣凈化系統、滲濾液處理系統等方面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因此將持續受益于行業發展前景。

相對而言,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環保設備制造領域。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曾解釋,環保行業是政府主導的行業,民營企業難以打入市場。較為典型案例是,在被稱作“PPP元年”的2015年,全國160多個環保PPP項目中,“企業性質”成為重要的“競爭指標”,民企大多被拒之門外。可喜的是,近年來桑德集團、碧水源等一批民企在治理領域有所斬獲。已與清華大學校企啟迪控股結盟的桑德集團,在水務、固廢以及動力電池領域積極布局,發展勢頭強勁,部分業內人士表示,該公司或是成為千億級環保企業的候選之一。

不確定因素主要來自企業并購。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以來,A股環保行業并購顯著增多,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并購數量達160起,總金額396億元,平均每筆并購金額為2.5億元。以北控水務為例,2013年是其并購年。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北控水務一并發生了6起收購案,從而使得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78%。

顯然,國有環保公司憑借其資金與平臺優勢,采取橫向并購擴大產業規模,或縱向拓展延伸產業鏈,以實現業績估值的“齊升”。換言之,千億級環保企業對于諸多國有企業來說并非難事。雖然民營環保企業也有并購案例,但先天條件不足則或將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長遠來看地方國企和央企通過并購會加劇整個環保行業的競爭和整合,加速企業集中度的提高。如果一些中小民營企業本身沒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缺乏某個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的前景確實不妙。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環境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