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合作協議前夕卻被臨時按下“暫停”鍵,中法合作投資的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近日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一方面,英國媒體紛紛揣測項目暫緩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英國新首相特雷莎·梅的發言人8月1日表示,英國將繼續尋求與中國建立“強有力的關系”。
中國專家認為,在脫歐余震中上臺的英國新政府面臨諸多議題,對上屆政府留下的重大項目難免態度謹慎。但鑒于脫歐后英國自身利益需要,中英關系不太可能因為“一時一事”的挫折而倒退。
【核電大單緣何重審】
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主要包括在英國西南部的欣克利角建設兩臺歐洲先進壓水堆(EPR)核電機組,投資總額約180億英鎊(按現行匯率約合240億美元),是英國20多年來獲批新建的首座核電站。
去年10月,中廣核集團與法電集團簽訂協議,正式加入這一項目,并將共同推進位于英國的另兩個后續核電項目。根據協議,中、法將分別占該核電站項目股份的33.5%和66.5%。
然而,就在中法英三方原定簽署合作協議前一天,英國能源大臣格雷格·克拉克宣布,新一屆英國政府“需要時間研究協議的細節”,相關決定將延后至今秋作出。
事實上,對于這一核電項目,英國國內一直有反對聲音,主要涉及對環境、高成本,以及國家安全的擔憂。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李靖堃認為,英國新政府之所以暫緩該項目,應該也是出于這三方面的顧慮。“一個新政府重審上屆政府的項目,是正常現象,”她說,“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英國政府內部存在分歧。”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前商務大臣文森特·凱布爾暗示特雷莎·梅對中國在英投資持有“偏見”。而《金融時報》報道說,梅的重要政策顧問尼克·蒂莫西也曾表達過對中資進入英國核能市場的恐懼和擔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分析說,特雷莎·梅先前長期執掌內政事務,風格偏保守,加上脫歐事宜眼下是新政府工作重心,因此她對核電這類重大外資項目肯定會比較謹慎,也需要更多時間聽取和平衡國內政黨的需求,避免操之過急。
【重亮綠燈概率幾何】
觀察人士指出,盡管外界無法斷言該項目會否順利重啟,但無論從技術還是現實需求上看,英政府沒有必要對這一項目生出重重顧慮。
清華-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說,欣克利角項目采用的核電技術由法國方面提供,中方只是出資,還沒有涉及技術層面,因此英國政府沒有理由擔心技術安全。此外,即便中國有望以這一項目為起點加入英國的兩個后續核電項目,未來運用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也是基于世界領先的核電技術,完全值得放心。
王義桅認為,就民用核技術而言,中國已有三十多座核電站多年安全運營的成功經驗,而法國的核電技術也是發達國家中最先進的。“雙強聯手,不應該成為英國政府的顧慮。”
據法國《星期日報》報道,法國經濟部長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認為英首相肯定會批準該項目。他說:“他們的核電站必須在2025年更新。我認為他們不會改變主意,因為他們的能源方程式并沒有變化。”
報道說,如果梅繼續拖延時間,法國電力集團將要求賠償。該集團已經在欣克利角耗資約30億歐元。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項目宣布推遲后的幾天,法電集團在欣克利角的施工仍在繼續,挖掘機等重型施工設備像往常一樣工作。
BBC的商業新聞主編西蒙·杰克認為,英國政府推遲這一項目是在冒險,而且“風險很高”。他質問道,拋開與法國、中國的關系不談,如果政府最終否決這一項目,“拿得出計劃B嗎?”要知道,“在英國既沒有太陽也沒有風的一月份,可再生能源還沒法擔負起發電重任”。
規模最大的英國聯合工會則擔心拖延核電項目將帶來就業崗位的損失,進一步拖累英國經濟增速。欣克利角項目的施工和建成后維護預計可新增2.5萬個就業崗位。
【“黃金時代”遇坎?】
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對于中英關系的意義非比尋常。作為英國20多年來首個新建核電項目,也是中國與發達國家核電合作的里程碑,它成為中英開啟“黃金時代”的一大印證。
針對該項目延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1日說:“我愿強調,該項目是中英法三方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精神達成的,一直得到英方和法方的大力支持。希望英方盡早作出決定,確保有關項目順利實施。”
英國首相發言人同一天也表示,英國將繼續尋求與中國建立“強有力的關系”。她說,英國仍然重視對華關系,仍對企業采取開放態度,希望持續吸引外國投資。
“總體上,英國支持自由貿易、對外資持開放態度的傾向不會變化,”社科院專家李靖堃說。
她認為,無論欣克利角項目最終結果如何,它對中英關系走向趨勢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首先,外交關系和外交政策是有延續性、有慣性的,中英兩國近年來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進展顯著,特別是貿易和金融領域已有的良好關系是決定兩國關系未來繼續保持友好態勢的基礎。”
其次,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英國脫歐后會更加重視與中國進一步發展更密切經貿關系。“如果英國在與歐盟的談判中不能達成對其較為有利的協議,那它對歐盟以外第三方市場的合作需求必將加強,其貿易對中國出口市場的依賴性也會增加,”李靖堃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未來中英合作機會就算不增加,至少也不會減少。”
她說,中英關系在2014到2015年期間迎來“黃金時代”,而這期間也不是完全一帆風順,依然不時有波折和摩擦。“這對于任何雙邊關系而言都是正常的,需要理性對待,不必因一時一事的挫折而過度解讀,妄下斷言。”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