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發布了《中國風電運維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報告(2016)》。《報告》指出,我國風電運維市場已迎來拐點,在風電開發商、整機制造商和第三方運維公司三足鼎立的運維格局下,未來風電整機制造商將占據高端運維市場,最具發展潛力。
以下是報告節選,供參考。
《中國風電運維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報告》
(節選)
我國風電運維服務市場于2016年迎來發展拐點,至2020年市場容量將達300億元左右,未來我國風電運維市場前景廣闊。而隨著風電運維的起步和創新發展,未來風電運維內涵將產生新的變化,即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動風電運維服務走向專業化、系統化;出現高、中、低端運維市場分層;形成陸上、海上運維細分市場。從未來市場格局來看,在當前三足鼎立的格局下,風電整機制造商未來發展潛力最大;風電開發商目前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第三方專業運維公司是重要補充。具體分析如下:
一、風電運維市場前景
(一)我國風電運維服務需求迎來拐點
2006年開始,我國風電行業迎來迅速發展期,2008年后,風電裝機數走向爆發式增長。2010年底,我國風機累計裝機量達4182.7萬千瓦,首次成為全球第一風電裝機大國。
早期風電裝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后服務市場。2008-2009年之前安裝的風機設備質保期一般為2年,2009-2010年風機的質保期是3-5年。因此,早在2013年,就有觀點認為,運維市場將迎來大規模爆發。
然而,由于我國早期風電行業的大躍進式發展,風電機組在風場實際運行中存在運行不穩定、故障頻發等問題,質保驗收環節缺乏統一標準和明確機制,導致開發商與整機商博弈不斷,風機出質保難。2013年,我國應有45GW風機出質保,2014年出質保風機應達到62GW,此后至2016年,每年約有16GW——18GW風機質保到期,2017和2018年其增長規模將分別達到27GW和32GW,至2020年累計約190GW。實際情形是,至2014年底,仍有3.4萬臺機組未出質保,相應推遲了后運維市場的發展節點。
隨著我國風電行業發展走向成熟,以及走出質保風機的累計式增長,我們認為,風電運維服務市場在2016年真正迎來了拐點。尤其是率先發展起來的風電整機巨頭,更具有存量優勢,第一批進入后運維市場的風機來自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明陽風電等企業。據了解,華銳風電僅1.5MW的風電機組就有8000余臺,目前釋放出來的市場量已達到3億元。至2016年底,華銳風電將有6000臺風機走出質保期。無疑,這些企業將最早享受風電后服務市場紅利。
(二)風電運維未來市場將至300億甚至千億級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我國新增裝機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了1.29億千瓦(不含港澳臺)。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提出,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億千瓦;“十三五”風電發展規劃也提出,至2020年,風電裝機總容量將超過2億千瓦。
從當前的發展形勢看,僅“十二五”期間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就達1億千瓦。《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6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提出,2016年全國風電開發建設總規模達到3083萬千瓦。那么,2020年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可能達到2.5億千瓦。巨量的風電裝機容量背后,是風電運維市場的無限潛力。照此推算,風電運維未來市場將至300億元。
一般風機的運行壽命是20年-25年,在運行15年左右后,其經濟性就會大大降低,這時,大批風機還面臨更新改造、換代升級的問題,將成為后運維服務市場的又一大需求點。
當一個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或階段時,后服務市場將是產業發展的新的推動力。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推進服務業的發展,因此,另一個發展趨勢是,隨著風機制造技術的逐漸成熟,運維服務增值空間將逐漸擴大,甚至超越工業制造業。回顧我國風機設備發展歷史,2010年至2012年是陸上風電機組制造企業激烈的價格戰時期,也促使風機技術得到顯著提升,陸上風機造價回落并保持穩定,實現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在風機產品走向同質化的形勢下,服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難怪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風電運維市場將至千億級。
二、風電運維內涵將發生變化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我國風電運維服務還處于成長階段,而風電運維市場的爆發將優化風電運維服務商業模式,更新運維服務內容,推動這一行業走向成熟。根據當前風電運維行業的發展形勢,我們認為,我國風電運維內涵將出現新的發展方向。
(一)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成未來趨勢
風電行業發展早期,風場開發商往往只注重風機質量和價格,而忽視了運維服務的重要性。隨著對風電場開發經驗的積累,越來越多的風電場開發商意識到,好的運維服務是保持風電場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國外,風電場開發商從選擇采用何種風機品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考慮風機整個運行壽命的維護問題,一般與風電整機企業簽訂“2+8”或“2+10”的風電運維服務協議。即在前兩年的質保期過后,繼續由整機商提供運維服務,保證風機運行的穩定性和發電效率。
近年來,風電場開發商在選擇風機品牌時,也把運維服務實力作為重要的評估標準。基于此,很多整機商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理念,即向業主提供從風場早期開發選址,到建成后的運行維護,再到出質保后的全過程的維修服務,保證業主風場開發的效益。華銳風電、金風科技、聯合動力等多家風電場整機制造企業均已提出這一服務理念,促使運維服務走向系統化、專業化。
(二)高、中、低端服務市場分層
高、中、低端運維服務市場分層是又一未來發展趨勢,這既和運維服務本身特點有關,也和當前我國運維企業的發展形態相關。
就運維服務本身而言,存在高、中、低端的服務形式和利潤空間。風電運維一般包括定時檢修、日常運維工作、大部件的更換與特定部件檢修三個部分。其中定時檢修環節對運維人員素質要求不高,操作流程簡單,也是風電運維同質化最高的部分,稅前利潤不超過5%。日常運維工作包括巡檢和故障處理,對運維人員技術和經驗要求較高,操作流程也較為復雜,因此市場競爭度相對低,利潤空間較大,稅前利潤在15%-100%之間。大部件的更換和特定部件維修,是運維服務利潤最高的部分,稅前利潤超過30%。這一部分的運維服務對資金支持、技術實力和工程經驗均有很大要求,進入門檻最高,目前只有專業公司、實力較強的整機制造商和開發商具備這一實力,屬于高端運維服務。
由于風電運維服務的分層化,也相應形成了高、中、低端的市場格局。目前來看,風電整機商的主要定位在高端運維服務。如華銳風電在去年投入2.3億元,用于部分風電項目的技術改造,實現了停機率降幅70%,機組可利用率達97%以上的效果,展示了其在這一領域的實力。華銳風電也表示,將主打高端運維市場。部分風電場開發商也具備高端運維實力,如大唐新能源成立了大唐新能源試驗研究院子公司,可以承擔起風電場包括技改服務在內的全部風電運維服務。
中端運維服務主要由風電場自主完成,或風電場請實力比較強的第三方運維服務公司完成。第三方運維公司在低端運維服務領域更具有成本優勢,因此主要由第三方運維公司完成。
(三)陸上、海上運維市場細分
我國的風電行業的發展特點是,先發展陸上風電,尤其是率先在三北(東北、西北、華北)等優勢風能資源地區建立陸上風電場,再發展技術難度更高的海上風電、并同步發展風資源相對少、技術難度相對高的低風速區域風電。相應地,也就形成了陸上運維先發展、海上運維后發展的特點。
而相比陸上運維,海上運維存在受天氣和海上影響多、施工成本高、作業時間短、交通困難、危險系數高等難點,對運維服務企業的要求較高。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較緩慢,海上運維市場尚在成型中。
就目前來看,華銳風電是海上運維服務發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企業。我國首個海上風電示范工程——上海東海大橋102MW風電場項目中,全部34臺風電機組均由華銳風電提供,并于2010年走出質保期。據了解,華銳風電采取了強化培訓、運維模式創新、強化數據分析與應用、海上大部件易維護系統、物資管理、智能運維等措施,實現了風電機組的穩定運行。
較早布局海上風場的開發商也具備較強的海上運維實力。如龍源電力在風機出質保前半年,會專門派出團隊和整機開發商一起做風機運維工作,學習核心運維技術,風機出質保后由其專門運維公司承擔主要運維工作,次要運維服務由第三方運維公司承擔。龍源電力還打造了專門的運維船,節省交通成本。
盡管海上運維門檻高、起步晚,但隨著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未來將形成陸上運維和海上運維市場的細分格局。
(四)智慧運維實現效益增值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IT技術的廣泛應用,應用新興互聯網技術提高風機運行穩定性和風電場發電效益成為風電行業新趨勢。智慧運維將成為風電運維服務的重要組成。
我國2015年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化,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在風電行業,也興起了智能制造的各項嘗試,智慧運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華銳風電近年來提出了“Internet+智慧風能云平臺TM”的科技戰略,其核心內涵是智慧風場和智慧風機,以實現主機企業的智能云端制造,以及風電場的智能管理和運維。在智慧運維方面,主要通過預測診斷和專家診斷相結合,提高運行效率,減少故障率。遠景能源也推出了智慧風能管理云平臺,實現了對風機、測風塔及升壓站等設備的遠程監控,從而提升維護效率,降低運維成本。許多第三方運維公司也積極進行這一領域的布局,中航高科智能測控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智控)推出了“油品在線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風電機組齒輪箱油液的遠程在線檢測,從而遠程智能獲得風電機組的運行情況,提高了運維效率。
智慧運維的優勢在于通過整合大數據、對風機進行全生命周期的運行評估,預測風機的運行狀況,并及時進行維護,防止故障發生,有助于實現從“故障運維”向“計劃運維”的轉變。更具有長遠意義的是,智慧運維還將促進能源互聯網的建設。
然而,當前中國風電運維長期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導致各個風機制造商的運維數據不能全面分享,影響了大數據的整合、優化。近來,這一狀態已經被打破,我們期望,隨著整機商之間、整機商與開發商及業主之間的技術交流和經驗共享逐漸增加,未來這種壁壘能夠打破,建立互聯互通的信息分享平臺,最大化運維效益。
三、風電運維市場格局及發展方向
(一)整機商發展潛力最大
盡管目前風電整機制造商運維服務的市場份額低于風電開發商,但是我們認為,整機商在我國未來風電運維市場最具有發展潛力。原因如下:
1.早發優勢和集成優勢
在風機質保期間,將由相應品牌的整機制造商提供質保服務,也就是說,早期整機制造商最早從事風電運維服務,也最先獲得運維經驗。風機走出質保期后,風機整機制造商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因此更容易得到運維訂單。尤其是那些早期的風機制造巨頭如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在早期階段生產提供了大量風機產品,如今這些企業提供的風機最早走出質保。據了解,目前市場風電運維需求主要是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品牌的風機產品。而第三方運維公司在我國風電行業剛剛發展幾十年的情況下,則存在經驗相對缺乏、競爭優勢不足等問題。
另一個特點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整合,我國風機制造商從無到有、從少數幾家風機制造企業,到后來的瘋狂擴張以及市場整合,到如今,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均集中在排名前十的風機制造企業手中。隨著未來風機制造企業的進一步集中,這些排名在前的風電整機巨頭將在資金、技術實力、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實現集成優勢,為進軍運維市場鋪路。
2.技術優勢
整機商的突出優勢是其技術實力。相比于專注發電效益的開發商,和資金、團隊尚不足以維持技術投入的第三方運維公司來說,風電整機制造商更注重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和開拓,以推進風機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運維服務的技術提升。
因此,整機制造商對自己品牌的風機產品技術最了解,也最有實力突破相關技術難題,在大部件維修、技術改造等高端運維服務方面,整機制造商具有先天優勢。近年來,整機商更為開放,不斷向風電場和第三方運維公司傳導出更多的技術和經驗,有力推動了我國風電整體運維實力的提升。
從風電運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中端和高端運維服務才是未來運維市場的真正藍海,風電整機商通過加大技術投入,既可以實現風機產品的升級優化,也可以提高運維服務增值空間,為企業的發展打造良性生態。
3.“全生命周期”理念優勢
我國風電行業發展早期,電場開發商往往只注重風機產品價格,而忽視了風電機組在20-25年運行壽命期間的穩定性、故障率、維護費用。近年來,行業內各方均認識到,除了保證風機產品質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也是提高發電率、降低風場成本的重要方面。
在這一形勢下,風電整機制造商們紛紛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理念。這一理念結合風電整機制造商的自身優勢,旨在根據風機產品性能,為業主提供從早期風場選址、中期風場建設,再到后期風電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不僅打消了客戶的后顧之憂,也為風場開發帶來了最優解決方案。這一理念優勢,是另外兩大風電運維市場主體難以比擬的。
和美國風電運維服務主要由第三方運維公司完成的發展趨勢不同,近年來,隨著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風電巨頭相繼成立風電運維子公司,各風電整機制造商布局風電運維市場意圖明顯。同時,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更加重視整機制造商的運維服務能力,也促使了風電整機制造商對這一領域的看重。相比開發商來說,風電整機制造商對風機技術更為了解,更具競爭優勢,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整機商在風電運維市場的發展潛力最大。
(二)風電開發商市場份額占有量最大
和西方風電場開發商分散化的情形不同,我國近70%風電場市場份額均由“五大四小”國有企業占有,只有約30%市場由大量的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獲得。也意味著那些風電場開發商巨頭在資源、資金、規模等方面均具實力強大。在這一形勢下,這些風電場傾向于自己開發、自己運維。另一個因素是,在國有企業編制體制下,往往存在“只進不出”的人員冗余現象,也促使國有風電開發商傾向將風電運維工作安排給企業內員工,而不是“肥水流到外人田。”因此,目前來看,風電場開發商市場份額占有量最大。
隨著整機制造商、第三方運維公司服務的優化,以及國有風電開發商觀念的轉變,也有一些風電開發商嘗試將風電運維服務外包。如龍源電力、大唐新能源把較為低端的運維服務交給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第三方運維公司。還有一些開發商,傾向于把技改等高端運維服務交給整機制造商,低端運維服務交給第三方運維公司,自己完成中端運行維護部分。
如前所述,將高端運維交給更專業的整機制造商,將低端運維交給更靈活、成本更低的第三方運維公司,從而集中風場開發業務,將是風電開發商未來的最優選擇。
(三)第三方運維公司是重要補充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更適合由第三方運維公司專門承擔運維服務,實現產業的專業化和高效化。但從我國的國情和風電行業的發展階段來看,第三方運維公司主導運維市場局面的出現,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因為,剛剛起步不久的第三方運維公司往往在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均不足,這就導致了其很難獲得利潤空間較大的高端、中端運維服務訂單。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大型運維服務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抵押,第三方運維公司很難拿出這么多資金流轉。還有一方面,第三方運維公司成立時間較短,運行不穩定,開發商擔心萬一對方倒閉了,影響運維進程。
盡管第三方運維公司還存在許多不足,但是其在運維市場方面的優勢也是不容忽視的。第一,第三方運維公司具有資源整合優勢。作為中立方,可以在開發商和整機制造商的存在爭端時,向整機制造商購買零部件提供給開發商。第三方運維公司還可以向多個整機商和零部件廠商采購備件,向開發商提供齊全的備件供應。第二,成本優勢。第三方運維公司往往可以專注于運維,優化管理流程和服務體系,從而降低運維成本,提高競爭力。
因此,第三方是當前運維市場的重要補充。隨著我國風電行業的持續發展,及其發展實力的進一步增強,第三方運維公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盡管當前我國風電運維還存在相關政策、標準不健全,人員短缺、備件管理效率低、市場競爭混亂等問題。但從長遠來看,隨著風電運維市場的持續爆發,相關政策規范的出臺以及各市場主體在技術、管理、人員、規模等方面的完善,我國風電運維將逐漸走向成熟,進而推動風電行業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