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的持續低迷,令“三桶油”日賺數億的日子恐難再現。昨日,中石化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公告稱,公司實現營業額8568億元,同比下降16.2%,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9億元,同比下降逾兩成。這是“三桶油”中最后一個發布2016年半年報的企業。另外“兩桶油”中的中石油上半年僅賺5億元,創十年來最慘上半年業績。中海油則最慘,凈虧損77億元。業內認為,“三桶油”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油價在低位震蕩,未來油價恐很難回到高位,“三桶油”日賺數億的日子恐一去不返。
一個比一個差
中石化在報告中稱,上半年中石化實現了192.5億元的利潤,同比下降21.3%,這已經是2015、2016年連續兩年上半年利潤下滑。
當然,還有比中石化更慘的,中石油上半年交出十年來的最差半年業績,僅賺5億元,同比大降98%,凈利潤率為0.0718%。這也是十年來中石油上半年凈利潤首次低于百億元。
當然,這“兩桶油”并不是最慘的,中海油由于油價大幅度下跌,油氣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上半年油氣銷售收入551億元,同比下降28.5%;凈虧損77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47億元。
“三桶油”在公告中都提到,業績下滑主要歸因于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震蕩。但對每個企業的沖擊并不同。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由于中石化主要從事石油煉化和成品的銷售,成品油價格可以根據油價進行調整,所以中石化還是能夠實現盈利,但是中石油則受油價下降影響較大,出現利潤大幅下滑。
當然,在整體的指標中也不乏亮點。中石化非油品交易額達185億元,同比增長43%。中石油上半年,銷售板塊實現經營利潤46.09億元,比2015年上半年的27.83億元增長65.6%。
罪在油價下跌
回顧2016年上半年的原油價格走勢,1-2月,原油價格持續下跌;3-6月呈現了整體上漲的趨勢。
中石油主要業務集中在石油產業鏈的上游,受到的沖擊最大,其中以勘探和生產板塊受到的沖擊為最。
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營業額為1824.8億元,比2015年上半年的2458.78億元降低25.8%。2016年上半年,中石油平均實現原油價格為33.09美元/桶,比2015年上半年的52.1美元/桶降低36.5%。該板塊虧損24.19億元。
除了石油勘探板塊,天然氣價格下調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中石油銷售進口中亞天然氣184.34億立方米,虧損37.15億元;銷售進口LNG27.64億立方米,虧損29.21億元;銷售進口緬甸天然氣19.66億立方米,虧損26.96億元,合計虧損達93.32億元。
林伯強表示,2015年底,國家調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氣的價格,下調幅度為0.7元/立方米,導致手中仍然握有此前進口高價天然氣的中石油、中海油承擔價格倒掛的損失,損失超過百億元。
業績最慘的中海油,巨虧的原因是上半年的資產減值及跌價準備高達103.9億元。
資產減值是指由于固定資產市價持續下跌或技術陳舊等原因導致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將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中海油資產減值主要原因是由于收購的優尼科的資產組合中,油砂資產占了該公司儲量中的60%。與頁巖氣、頁巖油等其他非常規油氣資源相比,油砂的開采難度和成本都更高。
“三桶油”中的中石化業績雖好,但也難逃下滑的命運。中石化將之歸因于原油價格大幅下降,上游板塊營業利潤同比虧損加大。公告顯示,中石化的原油平均實現銷售價格為1539元/噸,同比降低28.3%;天然氣平均實現銷售價格為1275元/千立方米,同比降低19.8%。
好日子難再現
“三桶油”最風光的時候在2012年。當年每桶原油平均價格達到112元,中石油凈利潤為1153.26億元,中石化凈利潤為634.96億元,中海油凈利潤為636.91億元。初略計算,“三桶油”每天凈賺6.63億元。其中中石油日賺3.15億元,中石化日賺1.74億元,中海油日賺1.74億元。
不過,那樣風光的日子估計很難再現了。
摩根士丹利將長期油價預期由每桶60美元上調至80美元。分析師稱,供需再平衡的確為原油價格在未來12-18個月反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林伯強也認為,下半年原油價格可能會回到每桶50美元的水平,這樣“三桶油”的利潤就可以保證。但要達到100元的水平,離得還很遠。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50美元是原油價格的一道坎,跨過去了油價將面臨更多的壓力。油價繼續漲到50美元,高效的頁巖油生產商再度增產將變得有利可圖,頁巖油大佬們就會全力加速生產。
當然還有更悲觀的觀點。經濟學家A.Gary Shilling認為,國際油價可能暴跌至10-20美元/桶。他分析從供應的角度分析稱,供應方面,伊朗重回油市,其石油產量目標是在2020年前翻倍,至600萬桶/日。利比亞也可能重新提高石油產量。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持續生產更多石油。而在需求方面基本面依然疲軟。
“總之,不管未來油價走勢如何,‘三桶油’都很難再現那種日賺數億的風采。”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