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俞振華:未來3年平價儲能可期

2016-09-06 08:03:53 機電商報網   作者: 林楚  

“在過去的3年里,儲能系統成本迅速下降。我相信第二個50%在未來3年似乎也觸手可及。”在《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6》的開篇,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俞振華即表明了對儲能產業未來的發展寄予很高的期望。

確實,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國儲能產業的表現讓人振奮。俞振華透露,2015年,中國儲能產業不僅在液流電池、鋰離子電池、鈉鎳電池、壓縮空氣、相變儲熱等技術的性能改進方面取得大幅進步,而且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液態金屬電池等多種生機勃勃的新技術構成了一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畫面。

他總結,2015年,用戶“分布式光伏+儲能”、電網側儲能調頻調峰電站、得到能源服務機制支持的發電側規模儲能成為儲能發展的三駕馬車,帶動中國儲能市場的啟動。

同時,分布式光伏微電網政策,電力需求側管理補償電價政策,電力市場改革帶動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政策,調峰電價及補償政策推動儲能商業模式的確立,催生了儲能市場的新機遇,并為大規模儲能金融的參與鋪平道路。

2015儲能行業快速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球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327個,裝機規模946.8兆瓦,其中中國累計運行儲能項目118個,累計裝機規模105.5兆瓦,占全球儲能項目總裝機的11%。

2015年,中國新增儲能項目28個,裝機規模37.5兆瓦,雖然去2014年相比項目數和裝機規模都有所下降,但依然在穩步向前發展。

從技術分布上看,在運行項目中,應用的儲能技術主要以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液流電池為主,且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占比最大,占中國市場總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二;從應用分布上看,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的裝機占比最大,兩者裝機規模超過中國市場的80%,特別是前者,無論在累計裝機規模還是項目個數上均占據第一的位置,占比分別為56%、77%。

目前,國內開展儲能項目的廠商主要集中于鋰離子電池、全蓄電池和液流電池技術廠商,截至2015年底,中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廠商中,鋰離子電池的廠商個數最多,有6家,全蓄電池廠商和液流電池廠商各兩家。

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同時也為更好地迎接“十三五”做好準備。在俞振華看來,2015年對于儲能市場來說可以用“政策”、“機會”、“新模式”等關鍵詞來總結。可以看到,一大波利好政策催生出了儲能行業的新機會、新模式,促進儲能的快速發展。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推動儲能市場化發展

2015年3月,中國拉開沉寂多年的電力體制改革大幕,隨后相繼出臺6個配套文件,促進我國電力行業在發電、售電、用電等多個環節進行改革。一直以來,缺乏相應的市場機制,是除性能、成本等內在因素之外,造成中國儲能推廣應用較為緩慢的主要原因。新一輪電改將開啟我國多個電力市場,如需求響應、輔助服務、儲能。

微網示范項目建設指導意見出臺,助力儲能商業化發展

2015年7月22日,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探索建立容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輸儲用一體化的局域電力系統,《意見》中,儲能被多次重點提及,表明了國家對于儲能的認可與重視。

俞振華表示,近兩年,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裝機規模,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一直占據第一的位置,該領域也是國內最有希望率先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的領域。“尤其在一些峰谷價差較大的地區,輔以國家和地方的光伏度電補貼政策,有若干項目已經可以預見一定的經濟收益,但限于補貼力度刺激不大,市場靈活度不高等原因,致使項目的投資回收期過長。”他指出,一旦國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該領域就能迅速向商業化方向發展起來。可以看到,《意見》出臺釋放的利好信號,但同時,俞正華也期待未來相關配套補貼政策的完善與落實,希望盡快實現儲能的商業化發展。

電動汽車及基礎設施政策頻出,帶動儲能產業發展

2015年,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先后出臺了電動汽車相關領域的政策,這些政策一方面不再僅僅停留在扶持層面,還引入了行業規范,如《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對技術和企業門檻進行了設定;另一方面,國家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仍列為重點,將從多方面推進建設,以滿足2020年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不僅如此,這一年,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被提上國家議程,將搭建上下游企業聯動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這幾方面都將推動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更加規范、快速的發展,勢必也會帶動儲能技術的性能突破與成本下降,進而促進儲能在各領域的應用”。俞振華表示。

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催生儲能應用新模式

雖然“互聯網+智慧能源”研究正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建立一個以電力系統為核心與紐帶、多類型能源網絡和交通運輸網絡高度整合的大能源互聯系統,已得到多方共識。

從現階段看,與國家提出的能源消費革命、電力體制改革相結合,分布式能源、微網、需求側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基于數據的能源服務等領域最有可能在近期實現能源與互聯網的初步融合。

俞振華強調,在“互聯網+智慧能源”的框架下,儲能不再局限于電力儲存技術,儲氫、儲熱、天然氣存儲等都將納入進來,未來儲能領域有望涌現出更多的應用模式、商業模式,以促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的發展。

儲能市場展望

在預測我國儲能行業2016年的發展時,俞振華表示,2016年儲能產業將是充滿希望的一年,但同時依然面對嚴峻挑戰。

第一,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有好轉跡象,電力消費增速回升,但火電的投資拉動帶來了能源效率整體下降,新能源并網的挑戰也不斷加劇,2015年棄風率飆升至15%,甘肅的棄風率甚至高達39%,雖然《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于2015年發布,且項目征集工作已經開始,但補貼方案一變再變,仍未獲得最終的財政支持。

其次,在電力需求側補償政策的四市試點,負荷集成商參與踴躍,但項目接入和補償力度與市場期望相去甚遠,相對于仍在進行的低效電網建設和火電建設,產業發展受挫。

最后,他強調,雖然電力體制改革大幕拉開,電力輔助服務成關注重點,國家出臺的細則文件推動了電力改革的市場模式,但真正的市場化進程仍步履維艱。

“盡管政策落地仍不盡人意,但在平價儲能崢嶸初現的今天,市場前景已毋庸置疑,技術、應用領域和切入點才是各方主體在2016年關注的焦點”。俞振華表示,2016年,大規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及微電網、調頻輔助服務,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等依舊是儲能在中國最主要的應用。預計到2020年,儲能在這些領域的應用,理想情境下,總裝機規模將達到24.2吉瓦,常規情景下,總裝機規模將達到14.5吉瓦。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俞振華,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