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發電企業如何應對碳交易:每年再增5億元成本

2016-10-26 09:29:44 南方能源觀察   作者: 趙希  

預計在本月開展的全國碳配額分配工作或將推遲至年底,而將于2017年開啟的全國碳市場卻漸行漸近。一方面具體政策還不確定,一方面國家在碳市場建設上態度堅決。發電行業與其觀望,不如“先開展一些看似虛的,但其實不虛的工作”,一家發電集團碳交易從業人員認為,待到政策明朗后,各發電企業可再根據自身可能的缺口和盈余情況開展相應的碳資產運作。

發電企業需承擔較大的碳約束壓力

全國碳交易市場雖然還未開啟,但五市兩省已先行嘗試,在這七個試點中又以廣東省體量最大。據廣州碳交所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廣東省控排企業中,發電企業參與最積極,交易最活躍。這背后的原因,據廣州微碳投資公司的碳資產管理總監蔡超分析,主要有三點:一是發電企業對碳交易接觸早,相對熟悉;二是發電企業控排壓力大,相對重視;三是發電企業有較多大型集團,體系較為成熟且市場意識強。

在中國碳市場試點之前,歐洲碳市場就已運行多年。中國的一些發電企業曾開發過一些清潔發展(CDM)項目(以清潔能源發電為主),產生了部分核證減排量(CER,中國碳市場的CCER與之類似,但不通用)參與了歐洲碳交易市場。某些大型發電集團在中國碳市場試點前就成立了碳資產管理公司,針對歐洲碳市場開發并交易CER。CER的交易只是一種碳配額交易的補充機制,碳配額交易才是重頭戲,但在中國的碳交易開始之前,國內企業都不曾有過碳配額交易的經驗。目前碳市場試點地區有限,并且試點時間也只有短短三年,全國大部分的企業,機構、包括政府部門對碳交易這個新生事物相對陌生。

發電企業雖在信息上占了先機,但經驗有限,身上的壓力卻不小。目前,碳配額具體的分配細則還未明確,從各試點公布的配額分配方案來看,發電行業配額分配存在歷史強度法和基準線法兩種方法。其中湖北、北京、天津、重慶采用的是歷史強度法,而廣東、深圳、上海采用的則是基準線法。前者依據企業的歷史排放強度來發放配額,方法簡單、易于接受,但不利于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后者依據行業標桿值來確定配額量,更利于鼓勵先進技術的應用,倒逼企業節能減排。發電行業作為排碳大戶,且數據基礎良好,行業標準清晰,易于計量和檢測,按照國家碳配額從嚴分配的思路,很有可能采取基準線法而非歷史強度法。如此一來發電企業,尤其是行業中低效落后的企業或需承擔較大的碳約束壓力。

雖然目前基準值未定,但發電行業要做好有一定碳配額缺口的心理準備。據介紹,國內數家大型發電集團的碳排放總量都在3-4億噸之間,按照2-5%的缺口測算,配額短缺量達到數百萬噸至上千萬噸。按碳配額價格50元/噸計算(國家發改委課題組測試碳排放達峰的配額價格),每年有約5億元的履約成本,若考慮到未來政策免費配額比例逐年遞減的可能,履約成本還將進一步上升。

發電企業要如何應對碳交易,并借此契機完成自身的高效、綠色轉型,是當下急需思考的問題,某發電集團碳交易員認為在全國碳交易啟動之前準備工作不可或缺。此時,電力行業首先要摸清自身的碳家底,尤其是在碳交易發展初期,政策仍在不斷完善中,企業更是可以抓住這個時機,參與到核算方法和配額分配方案等政策制定中,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此外,摸清碳家底,才能充分預估風險,提前做好應對之策。對于發電企業,繼續優化火電并大力發展新能源是大勢所趨。開發新能源項目,一方面可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一方面可獲得CCER,幫助履約。雖然目前CCER供過于求,但現在試點地區有限,若考慮全國范圍,據估計中國碳市場總量將超過40億噸,若按10%的CCER低效比例計算,CCER的年需求量將達4億噸。對于國內五大發電集團,預計全國市場建立后CCER需求量將達到數千萬噸,為緩解碳約束帶來的壓力,一些集團已開始統一管理、開發旗下CCER項目,另一方面,集團也將對火電進行節能改造,響應國家政策進行相應的關停與上大壓小政策。

碳資產需統一管理

碳交易給碳排放權賦予了價值,財政部本月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也是說明了碳排放權的資產屬性。蔡超認為,企業首先要從決策層面重視碳交易,后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碳資產管理模式,對于大型集團可以采取設立專門的機構,統籌規劃;中小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找相關機構托管碳資產。

五大電力集團作為碳資產管理的先行者,在碳資產管理組織架構、制度流程、決策機制上做了許多探索,均成立了相應的碳資產管理部門或公司,其中華電對自身的碳排放數據進行了披露公開,華能則在碳資產管理上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流程。

據了解,對于大型能源集團,統一管理是應對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必然趨勢,在制度上對集團內部溫室氣體排放、CCER開發、碳履約交易統一管理。在機構設置上建立專門的碳資產運營平臺。某企業交易員認為,加強對碳資產的統一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上發揮專業化,提高運營效率。將分散的碳資產集中起來,數億噸的碳資產才可以更好地被利用,通過抵押回購等金融手段盤活碳資產,產生一定的收益,一定程度上彌補可能存在的碳配額缺口。

而碳資產管理并非局限于集團內部,據某能源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對于集團外部的碳資產管理也是不容忽視,一方面是對其他控排企業的碳資產管理,另一方面是類似券商開展一些碳資產的自營項目。雖然這方面的工作現在還未成熟,卻是未來多數企業所屬碳資產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未來的目標是集團內外碳資產管理,兩項業務并行發展。這種內外兼顧的模式在國際上也有頗多先例,如法國電力集團,BP,殼牌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不同于大型發電集團,中小型發電企業的碳資產管理可依賴于市場機構提供的服務。由于中小型企業雖擁有一定的碳資產,若要構建自己的管理交易團隊可能成本過高,不如托管給專業機構。這些機構可為企業制定碳盤查、碳配額管理、碳交易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具體實施細則,也可代為具體操作各項業務。目前市場上的碳托管機構,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專業碳資產管理機構,另一類是大型集團為管理自身碳資產設立的下屬公司。以廣東為例,目前在開展碳托管業務的公司有兩家,分屬于上述兩種類型。據蔡超介紹,前一種碳資產管理公司由于是獨立的機構,在操作上可能更加靈活。后一種公司,由于在管理集團自身碳資產上積累了了經驗,也具優勢。

金融手段可降低發電企業風險

履約是控排企業最基本的目的,而通過資本運作,可達到碳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某碳交易從業者認為,將碳資產進行資本運作雖不能直接產生減排活動,但可以活躍市場,而健全的碳市場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間接地促進全社會的節能減排。

在碳資產與金融結合方面,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碳為標的的金融產品。如某大型發電集團開發的碳基金便是其中之一,雖然體量不大,但收益可觀。業內人士認為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公司對碳市場的準確把握。雖然目前碳市場不比股票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活躍程度都還不足,但也有它自己的特點。針對試點地區碳市場的規模情況,碳基金首期規模也較小。另外,碳市場雖整體不夠活躍,但存在很強的季節性,即在履約期前的兩三個月交易非常活躍,交易團隊正是抓住了這個黃金時期,頻繁操作,獲取收益。

這種在履約期前集中交易的行為,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大多數控排企業對碳資產風險管控意識的不足。履約期前一次性交易,配額不足的企業或將面臨因配額價格過高導致的履約成本增高,或因無法購買足額碳配額而無法履約的風險。大部分生產型企業,對這種新興資產的資本運作以及風險管控意識相對薄弱。對此,安迅思的中國碳市場商務總監劉亮建議,控排企業可以采取定期平倉、謹慎儲存和交易員專人跟蹤三種方式的組合,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

據廣州碳交所的專家分析,控排企業除了在面臨上述價格與履約風險外,還存在一些其他的風險,如配額盈余企業可能面臨因未對碳資產進行合理管理,造成因配額價格下跌碳資產貶值的風險;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交易風險;由于碳市場對于政策的高度依賴,因政策變動導致的政策風險;以及因管理不當導致的未能履約而面對的信用風險等。

針對這些風險,如何管控,需要更多的金融思維。如何通過一些金融手段將風險降至最低,可能是發電企業欠缺也需要提前布局的方向。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發電企業,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