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普雷斯科特:發展綠色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

2010-05-08 10:05:07 中國能源網

中國能源網訊: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于5月8日上午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英國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先生向大會致開幕詞。

以下為發言實錄:

各位來賓、朋友們,我非常容幸在這次會議上發言,這次會議由中國舉辦意義非常深遠,中國的崛起是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發展事件之一,特別是綠色經濟發展方面,全球面臨最緊迫問題是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還有貧困。在貧困消除方面,中國比其他國家做的更好,數以億計的人擺脫貧困,同時又給無數人帶來了新的希望。隨著世界走出經濟危機,世界也認識到中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在氣候問題上,世界也希望中國作出表率,世界希望中國在這一問題上采取行動,中國也需要其他國家積極相應。

我在1997年京都氣候變化會議上歐洲方談判代表,我也感受到對氣候變化的懷疑挑戰,但科學證據已經明顯現實,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氣候變化對地球、人類造成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任何國家無法幸免。在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等方面,京都議定書取得了成功,但我們要取得一些原則。京都議定書是碳減排方面第一個法律框架,京都議定書不能算是完全的成功,因為人們太過期待達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我不認為今年在坎昆就一定達成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對京都議定書來說,從簽訂到現在有五年的時間,我們需要有一個協議能夠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發展綠色經濟。比如像電動汽車和碳交易等等方面將會創造新的產業。即便在經濟危機中的緊縮財政當中,這些創新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而這里,中國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新的協議必須是公平的,發達國家要作出表率,發展中國家也將采取行動。歐洲將采取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發達國家要履行哥本哈根會議上所做出的資金承諾。

最近發生了經濟危機,但世界經濟到2050年仍將是發展到現在的4倍,這意味著這我們至少把自己的排放水平降到現在的1/4,這個結論非常驚人。唯一的辦法我們要建立一個全球二氧化碳控制體系。我們要接受一系列公平、公正的總體原則,京都二需要有新的全球共識,這個共識必須要確認社會公平的重要性,而其程度和其水平是以往都沒有的。不可能有一些強國、富國主導一切,我們要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需要。我們必須要有宏偉的目標,同時要非?,F實。我們必須要強調共同、有差別的責任。就是說在京都二上,這個原則發達國家要承擔最重要的責任,因為他們是最大的造成問題的方便。

第二要適應所有的國家,必須要有目標、承諾,這些必須要非?,F實,要考慮不同的發展階段。實際上所有國家都必須認識到,要有能效目標,包括碳排放的目標。這對我們能夠實現協議是非常重要的。目標種類是不一樣的,而且要區別對待。人均排放量的原則將會在新的氣候變化共識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三個原則任何協調必須反映各國的貧困狀態,必須支持社會公平,而且能夠承認貧困國家工業發展的全力。世界上有1/3的人,26億人每天的生活不足兩美元,社會公平原則要求我們要在京都二的框架下,繼續消除貧困。發展中國家需要快速發展經濟,以及他們現在所處的經濟的階段,必須要在他們的木要當中反映。第四協議要有透明度,這樣才能建立真正的互信。必須有必要的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增長的模式。而富裕國家必須要為他們所導致的問題承擔更多的責任,還要有更多的技術支持和合作。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必須非常領導作用。中國由于自身的巨大成就,收到了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尊敬,我們也看到在國際事物當中中國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這里中國有非常大的機會和責任,在這個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中國和其他國家已經明確表示,如果外部法律約束意味著外國對本國經濟發展的控制的話,不愿意接受這種法律約束,是可以理解的,但可以在一個可信透明的框架下實現碳減排,是不是有國外的機構依法確立這些驗證。

如果我們能夠在2010年達成協議,那我們就可以知道是否有效,歐洲需要保持自己的法律框架,美國可以應該承擔京都議定書相適應的更大的責任。歐洲和中國經常說我們擁有全面的戰略伙伴的關系,但很多的時候這種說法好象只是空洞的措詞。然而如果我們下定決心做出表率,就共同原則達成一致,共同應對困難,我們就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通過京都議定書二變成現實。我們是領導者,未來的人們將根據我們是否成功的達成京都議定書二協議對我們的工作做出評價。就像今天早晨中國副總理所談到得那樣,謝謝。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