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精準鎖定污染來源 突圍治霾路上多重艱難

2016-11-21 08:46:33 央視新聞客戶端

進入秋季以來,京津冀地區就陸續進入到了污染季,霧霾隔三差五就來一回。其實,對于空氣污染,相關部門一直在治理,可是為何一進入冬季,霧霾就來臨呢?究竟從哪來的呢?治霾路上艱難多,我們又該怎么突圍呢?

霧霾來了,我們能做什么呢?除了帶上3m口罩,或者干脆不出門,好像我們能做的并不多。進入秋季以來,京津冀地區就陸續進入到了污染季,單是10月份,北京就三次發布空氣重污染預警,11月初,環保部又表示今年冬天的霧霾頻率可能偏高。“沒風就有霾,隔三差五就來一回”,這似乎成了人們的共識。其實,對于空氣污染,相關部門一直在治理,可是為何一進入冬季,霧霾就來臨呢?究竟從哪來的呢?治霾路上艱難多,我們又該怎么突圍呢?

今冬霧霾如何走勢?

今年11月初,環保部在回應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中就提到,今冬霧霾頻率可能偏高。事實上,人們的感受很明顯:一旦靜穩天氣,霧霾會就立即乘虛而入,沒風就有霾,而且隔三差五就來一回。那么,究竟怎么看今年的空氣污染狀況呢?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實際上我們每一次現在污染的程度,還是減輕了,不像2013年冬季的時候,每一次污染的持續時間,我們現在看基本上還是都維持在2到3天之內,就是像比如說2014年1月、2月份那樣的一次7到8天這種。但今年的話呢,確實是已經有幾次污染,我們在采暖季沒有開始之前遇到的。

今冬霧霾頻發區域傳輸明顯

柴發合表示,今年秋冬季霧霾來的早,在采暖季之前就出現了,但每次持續時間不長。隨著近幾年能源的改造,北京五環之內基本上已經沒有使用燃煤了,那么為什么還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污染天氣呢?柴發合認為除了北京本地污染以外,來自外地輸送的污染源超過30%,這是控制、減排的難點。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進入10月份以來,這些污染我們也做過一些這個分析,這個區域傳輸特別明顯。整個污染帶基本上是集中在太行山以東,然后燕山以南,這個一個狹長的一個山前地帶,特別北京,這個保定、石家莊、還有邢臺污染比較重,包括唐山廊坊,還有天津。

治霾能否精準鎖定污染企業

北京的重污染,來自外地輸送的污染源超過30%,這是控制、減排的難點。那么,找到造成重污染天氣的根源,這也是治霾的關鍵。這個要源頭怎么找呢?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胡非:比方說北京發生重污染了,它的來源是哪里,就是說白了就是從哪些地方輸送來的,來源是造成這種污染動態就這幾天,過了這個過程它就沒了,這個時候的源是更緊迫、更重要。

追溯污染來源,怎樣實現?目前國內通行的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能夠準確預報未來7天霾的狀況。不過再進一步追溯污染來源,在國內環保部門并沒有成熟的技術。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鎖定重點源,使得我們的控制方案更具有真對性和這個可操作性,我覺得這都是非常重要,但我們對這控制上模型的模擬的能力還是有限。

追溯元兇讓污染企業無處可逃

雖然鎖定污染來源很難,不過經過多名權威科學家努力,已經有技術可以排查到污染來源的區域甚至企業。以今年10月1號到7號國慶長假以影響北京五環內的污染來源為例,我們可以來看一份由解放軍防化學員科研人員制作的一組空氣質量高分辨率圖:

這只是一份污染源來源的分布圖,顏色深淺并不代表污染濃度,而是代表污染來源的地區。例如10月1號很明顯,因影響北京五環空氣質量的污染來源主要就是從南部河北地區輸送來的,而4號則是從北部方向輸送來的,7號則是從東部天津、河北廊坊一帶輸送過來。

解放軍防化學院教授黃順祥:染源在這個地方對北京市五環內的污染占了多大的貢獻度,貢獻了多少?然后這個這個網格之內,它跟經緯度是直接對應的,然后里邊有多少源?我這個天安門是不是在國慶期間,或者國慶之后,這幾天都發生重污染了,當時是誰導致它的污染呢?是哪些源在哪里?

軍方核生化技術參與治霾

解放軍防化學院強項是研究核生化物質在空氣中傳播、擴散、沉降、轉換的過程。在軍民容和的大背景下,黃順祥的團隊在北大、清華、環科院等單位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已有防化技術融入霧霾治理研究。在黃教授看來最小范圍能鎖定在一公里范圍內,很容易就找到污染企業了,并能提出精確的減排數據。這套名為吶思的系統完全可以實現追溯污染來源。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院副院長劉峰:我們能知道每個源對這個濃度有多少貢獻,用一般正向的預測方法做不到。它是混在一起的,它是一種對這個污染源的過程物理化學這個過程進行了追溯進行解析,解析完分析完之后,把這個貢獻分配到每一個源,每個源一個一個算出來。

建污染源清單用數據給治霾加力

生活里,我們都知道,有病不能亂投醫,得找準“病根”進行靶向治療。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在重污染天氣頻發的今天,也同樣適用嗎?怎么做到“精準溯源”呢?這四個字落實到現實,卻沒那么容易。誰都向往藍天,但是這天天天藍是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的。因此,我們需要精準溯源的技術,用這樣的技術找到經濟發展和藍天之間的“優化點”。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非:你準確的找到了來源,就是阻斷那個來源,就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就比大面積的不管不分青紅皂白全部都控制,那當然更好,減排那是最根本的,那樣你就傷了經濟,可能就這個影響了這個經濟社會的發展。

找到污染來源,就可以避免一座城市或一片區域在發生重污染天氣時,或者集中控制減排時段一刀切的實施全部減產、停產措施。因此,溯源技術提供數據,可以為決策者提供事前規劃。

溯源技術在整個計算過程中,因需要區域污染源清單作為基礎,所以目前很多科研機構拿不出更好的數據模型來推算污染來源,我國污染源清單在2007年做過一次普查,污染企業的排放量已經遠遠超過統計數據。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即將啟動。如果有了完善的基礎數據便可溯源。中國環科院大氣專家柴發合認為最主要是盡快建立準確的清單數據,正像人口普查一樣,污染源排放清單應放入當前治霾的首要任務中。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按理來說,應該由國家來組織搞我們統一的這個排放源清單,但是現在呢我們推崇的是由下而上,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從底層,比如說從一個村一個鎮,一個企業,把污染的排放情況全部調查清楚。這個數據更能反映我們污染源實際情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