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作客和訊網《中國經濟學人》欄目時表示,中國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具有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特征,能源、電力需求容易劇烈波動,目前該需求已處于低位,未來將會回升,能源中獨挑大梁的煤炭需求也將隨之大幅提升,如果煤炭產量不能及時調整,容易出現短缺。
林伯強指出,最近二十年間,中國出現過多次GDP增長與能源、電力需求增長大幅度背離的情況,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當下,“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產業和能源結構具有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特征”。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重工業消耗了62.8%的能源,卻僅僅貢獻了25.5%的GDP。
林伯強表示,重工業主要包括鋼鐵、水泥、建材、冶金、機械等,對經濟的反應最敏感,一旦經濟出現波動,重工業就會立刻相應地增產或減產,因為庫存原因,這對GDP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能源電力的需求影響很大,形成劇烈波動。
而中國經濟雖然進入新常態,但總體來說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電力需求增長也相對快速,在預測這方面,誤差難以避免,相應的電力過剩,甚至GDP增長與能源、電力需求增長的大幅度背離也難以避免。
據和訊網了解,2011年中國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1.7%;2012年用電增長5.5%;2013年用電增長7.5%;2014年用電增長3.8%;2015年用電增長僅0.5%。
有觀點表示,從長遠看,中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增長空間。
但林伯強認為,不管是從自身發展的指標來看,還是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中國對能源、電力仍有大量需求,目前處于低位的電力需求,未來將會回升。
“此前中國的GDP和能源比在1:0.8左右,考慮到新常態下發展模式要改變,可以降為1:0.5。”林伯強提到,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已經偏低,但以GDP增速6.5%計算,用電增長也要反彈至3.25%。
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石油基于能源安全考慮,占比受控制,新能源體量尚小,而煤炭占比仍超過60%,電力需求的反彈會大幅提升煤炭需求,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煤炭產量的話,容易出現短缺。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