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霧霾最易對兒童造成傷害 該如何做好預防工作?

2016-12-22 08:04:48 長安劍

12月17日,北京氣象臺發布霾紅色預警。不僅是北京,截至17日,已有40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預計22日有望好轉。此次霾污染持續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強度之大,或成為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空氣污染。

早在2016年新年伊始,霧霾就在全國多地“上線”,北起遼寧,南至四川,西達新疆,東到山東。今年霧霾不僅來得“早”,且覆蓋范圍呈蔓延擴大趨勢。霧霾天氣卷土重來,四面“霾伏”之下,給我們造成的傷害,已經延續到下一代。

危險的呼吸

2013年1月1日,環保部正式將PM2.5列入空氣監測指標中;

2013年,北京頻繁出現極端霧霾天,PM2.5污染受到廣泛關注;

2013年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認定PM2.5致癌。

無論是PM2.5還是“霧霾”,對大眾來說已不陌生。

“PM2.5具有粒徑小、毒性強、停留時間長、運輸距離遠等特點,而人體的生理結構又決定了對PM2.5幾乎沒有任何過濾阻攔能力,因此PM2.5可以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可深達肺泡并沉積,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從而引發心肺功能障礙等有關疾病,同時這些細顆粒物中所含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胡華教授說。

2015年2月4日,中國首個評估PM2.5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危險的呼吸:大氣PM2.5對中國城市公眾健康效應研究》指出:2013年,大氣PM2.5污染導致全國31座省會城市、直轄市中25.7萬人超額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結果僅限于肺癌、腦血管病、缺血性心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導致的死亡病例數,而霧霾對人體免疫系統、生育系統和神經系統同樣能造成很大損害,但目前尚未找到上述疾病的權威數據。

霧霾最易對孩子造成傷害

早在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霧霾列為一類致癌物質。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小學生由于身體發育不完善,抵抗力較弱,更易深受其害。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研究者考察了1952年“倫敦霧霾事件”對兒童早期健康的影響及長期的健康后果。研究者選取了2916名參與者,調查結果顯示:出生后第一年暴露于霧霾中,會導致童年患哮喘風險增加20%,成年時患哮喘風險增加9.5%;在母親子宮中就暴露于霧霾中,會讓他們童年患哮喘風險增加8%。

對此,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胡華教授解釋說:“兒童肺的發育從胎內一直延續到出生以后,霧霾中的氣溶膠粒子更容易被兒童吸入,沉積于肺泡中,影響到肺的發育進程和肺功能,增加兒童期喘息型疾病發生的危險度。環境中的微細顆粒物不但與胎兒的宮內發育延遲和嬰兒死亡率有關,還與兒童的肺功能受損和呼吸道疾病有關。長期處于霧霾環境中,孩子的中樞神經將發生病變,引起肺水腫或慢性支氣管炎,嚴重時可導致肺氣腫及肺癌等病癥。”

而在各大醫院門診中,兒童患者數量確實呈上升趨勢。 以鄭州市兒童醫院為例,該院西區醫院內科一病區主任孫曉敏表示,就她個人的門診來看,以前半天大概看四五十個孩子,而最近她每半天都要接待約70個小病號。“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多,癥狀主要是咳嗽、喘息等。”

教室里的空氣污染

為應對近日的嚴重霧霾天氣,北京市教委通知,19日至21日,北京市小學、幼兒園將停課。

面對霧霾天氣,學校往往采取如停課、調課、室內體育課等應急措施,但并非每次發生出現霾天氣都會進行“停課”處理,那么孩子在上下學路上,都會遭受霧霾的侵害。即使在教室,霧霾天氣下孩子仍需面對空氣污染的威脅。

為解決教室污染問題,許多家長提議集資在教室安裝空氣凈化器,但這一提議卻頻頻被拒。對此,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空氣凈化器統一進校園目前主要存在兩個難題:一是有的學校不具備條件,如學校的電壓電路等安全環境不允許、教室空間是否足夠等情況不同;二是空氣凈化器要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使用,而教室需要經常開門、開窗,至少在課間時必須通風,客觀上不能達到這個條件。

對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空氣凈化器需要緊閉門窗使用,教室人多,但環境太封閉對身體并不好,還容易引發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疾病。我個人認為,如果要添置,應該選擇既能過濾外部臟空氣,又能給教室送進干凈空氣的新風系統。”

容易忽略的室內污染

目前,全國對室外空氣質量已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監測網絡,但對室內PM2.5的防護卻常常被忽視。室內空氣污染也是導致許多疾病的罪魁禍首,這對于在室內“躲霾”的孩子和成人來說,若不注意防范,造成的危害也是相當大的。

由于建筑物門窗縫隙、通風口等空間可讓PM2.5輕松進入,而當室外PM2.5被風吹散、空氣質量趨于良好的時候,室內空氣中的PM2.5又會因為門窗關閉而居高不下。除了受室外空氣污染影響,吸煙、廚房油煙也是常見的室內污染源。研究表明,室內吸煙可致使PM2.5數值暴增12倍。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所作研究結果顯示,做飯若使用煤氣,廚房內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外面的3倍,粉塵(能夠吸入肺部的固體微粒)濃度也高于室外空氣質量水平。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報告指出,全世界每年由于室內空氣污染導致肺炎、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疾病,造成每20秒就有1人死亡。在通風不良的住所,室內環境污染比室外空氣高100倍,造成的總疾病超過室外空氣污染造成的5倍。

對此,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主任徐勇勝表示,家長在關注室外空氣質量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室內空氣污染對兒童的影響。“霧霾天氣,兒童應少出門,減少室外活動量,從室外回家后,要及時洗手、洗臉并用淡鹽水沖洗鼻腔口腔。還要盡量減少家中做飯的油煙和“二手煙”的室內空氣污染源。”

極易損害健康的戶外活動

“小明堅持鍛煉身體,天天早上在馬路上跑步鍛煉,3年后得肺癌死了”,這一霧霾段子一陣見血點出了霧霾天的戶外運動對健康所造成的極大負面影響。

霧霾的危害如此明顯,而在這種惡劣氣候下運動,必然會造成更大傷害。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宋偉民解釋道,“運動健身時人體的耗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加深,在霧霾天氣下運動吸入的污染物必然更多。這會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腫痛甚至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不良癥狀。”

“霧霾天不適合進行戶外活動”,應該是大部分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對于兒童而言,戶外活動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尤其重要。兒童身體各器官的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身體形態結構沒有定型,而他們的生長發育又非常迅速。為此,根據幼兒生長發育規律,充分利用戶外的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作適當鍛煉,對提高孩子各系統、各器官的生理機能和發展個性、促進身心健康起到巨大作用。但由于霧霾天氣的限制,為避免孩子受空氣污染危害,家長也不得不減少孩子的戶外活動量。

預防工作如何做好

霧霾天氣就好比一間沒窗沒門的大屋子,把小半個中國都圈在了里面,面對無處可逃的霧霾天氣,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需從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著手,減少空氣污染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1、減少外出,不得不外出時必須戴口罩。

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口罩,有幾個標準可作參考:阻塵效率高,能夠阻擋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能與人臉密合,防止粉塵或病原微生物由不密合處進入;呼吸阻力小、輕,佩戴舒適。口罩的過濾作用重點在鼻部,所以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大小的口罩。如果口罩過小,病菌、粉塵、污染容易從口罩邊緣或鼻兩側間隙進入。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孩子到藥店挑選。

2、開窗通風時間不宜過長。

可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開窗換氣,時間不宜過長。另外,還可在自家陽臺、露臺、室內多種綠植,如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以凈化室內空氣,或使用空氣凈化器,市面上80% 的空氣凈化器都以凈化細微顆粒物為主,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

3、清淡飲食,吃吃具有潤肺功效的食物。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夠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多吃滋陰潤肺的梨、百合、枇杷、菱等。如果覺得嗓子干還可以自制冰糖雪梨等潤喉茶。

4、做好個人衛生。

為避免兒童接觸感染各類病毒,幼兒外出回家后應首先換掉外套和褲子,洗臉洗手,將室外病毒隔離掉。家里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時,不要或減少與孩子接觸。有近視的兒童,揚塵天氣不宜戴隱形眼鏡,很容易造成沙塵與隱形眼鏡之問的摩擦,引發眼部疾病。

藍天白云何時不再等風來

面對高發的霧霾天氣,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減碳、控車、降塵成為主要的降霾手段。霧霾塔等“治霾神器”紛紛登場,各地也采取單雙號限行、重污染行業停產等政策減少空氣污染。但從目前來看,以上治霾方式踐行得并不理想,更多時候,霧霾的驅散靠的只是一陣風。

世界主要發達工業國歷史上大都經歷過“毒霧橫行”階段,最典型的莫過于60多年前的倫敦大霧。1952年12月5日到9日,由于冬季燃煤、工業排放量大,加上持續幾天的逆溫,整座城市被籠罩在黑暗的迷霧中,數千人染上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影響肺部的疾病,最終導致約12000人喪生,患者不計其數。這場悲劇使英國人痛下決心與霧霾開戰。20年間陸續出臺空氣污染防治法案,對居民生活方式及企業排污方式進行持續改造。

今日的倫敦也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城區三分之一面積都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倫敦治霾“的成功也表明,污染并非獲得財富的必然副產品:嚴苛的環境政策出臺后,英國經濟并沒有惡化,政府收入也沒有減少,環境卻越來越好了。

而無論是倫敦擺脫“霧都”稱號,還是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或多或少都經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治污過程,霧霾治理是一場持久戰;霧霾治理也是一場攻堅戰,路上道阻且難,需要政府、企業 、社會 、公眾的多方配合,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調整能源總量和能源結構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其著作《發達國家霧霾治理的經驗和啟示》中指出“對于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不斷增長的能源消費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才是霧霾天氣頻發的主要因素。

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2012年煤炭提供了69 %的一次能源和79 %的電量,而且中國正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中,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能源消費的迅速增加。

關于如何處理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治理過程值得借鑒。20世紀中期,面對光化學煙霧污染,美國通過調整能源結構,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從能源結構的演變來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煤炭占美國一次能源總量的近80% ,后來石油和天然氣的占比不斷增加,與煤炭一起構成美國的主要能源物質。

加強社會治霾共識

近年來,中國公民的環保意識有所增強,PX項目的多次受阻就是很好的證明。隨著網絡社交工具的進一步普及,輿論給政府施加的壓力也會更加明顯。但必須要承認,我國在這方面所做的還不夠。中國公民社會應形成一種維權意識,通過社會輿論來監督企業,因為這種輿論會迫使政府思考取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經濟增長。

在未來,如果不想“孩子眼中的世界”只是一片壓抑的灰色,那只有在霧霾圍城的當下,行動起來,還孩子一個綠水青山的世界。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