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建章立制推動垃圾分類 浙江“綠色革命”遍及城鄉

2016-12-26 08:13:00 浙江在線

浙江探索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十多年來,一直堅持把普遍推行垃圾分類納入美麗浙江建設。日前,垃圾分類處置,在浙江廣大城鄉刮起一股清潔新風,掀起一場“綠色革命”,垃圾分類處理遍及城鄉。

12月21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聽取了浙江省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等的匯報。

浙江探索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高度重視垃圾收集處理工作,2003年相繼作出生態省建設和“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決策部署,強調要“從花錢少、見效快的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村莊環境清潔衛生入手,推進村莊整治建設”,推動建立城鄉聯動的垃圾集中處理網絡體系。

十多年來,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把普遍推行垃圾分類納入美麗浙江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

垃圾分類處置,在浙江廣大城鄉刮起一股清潔新風,掀起一場“綠色革命”。到2015年底,全省設區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超過50%,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3%;全省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覆蓋率超過90%,4500個省級生活垃圾分類與減量試點村每年可減少垃圾40多萬噸。

垃圾去哪

分類減量是出路

在金華市金東區澧浦鎮后余村,63歲的村民余國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將垃圾丟進家門口的分類垃圾桶里。在他看來,垃圾分類很簡單,“就看會不會爛嘛,會爛的扔綠色的桶,不會爛的扔灰色的桶。”在后余村,村民分類扔垃圾早已形成習慣。

早在2003年,后余村就開始推廣“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村民只需把垃圾集中在一處,村保潔員就會統一收走。然而,這個模式在10年后遭遇了重重挑戰。

據統計,金華市區年均清運垃圾36萬噸,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按此估算,現有垃圾填埋場剩余壽命不到6年。這正是全省乃至全國普遍面臨的困境。近年來,隨著生活品質提升,我省每年產生的城鄉生活垃圾量以年均8.5%的速度增長,2015年已達到日均6萬噸左右。一個繞不開的難題必須作答:未來垃圾往哪里運?

“推動城鄉垃圾分類,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是解決垃圾‘進城下鄉’的有效途徑。”省農辦社會發展處處長邵晨曲說,特別是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一半以上,這部分垃圾采取不同工藝,經過科學的處理就可以還山還田當肥料。

2013年以來,我省選擇一批村莊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試點。

但是,農村里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文化程度不高,如何才能讓大家聽得懂、分得清垃圾分類標準?金東區嘗試簡單易懂的“二分法”:將生活垃圾分為會爛的、不會爛的。“這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垃圾分類,但通俗易懂,符合農村實際。”金東區農辦副主任王瑞良說。

如今,這種群眾可接受、簡便易行的垃圾分類方式,已經在全省農村廣泛推行,特別是金華市的“二次四分法”,還得到了國家住建部的肯定和推廣。

因地制宜

垃圾減量更變寶

分類只是第一步,只有做好后續處置,才能真正實現垃圾減量、變廢為寶。

我省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積極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試點創新,各地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主要分為3種模式:機器肥、太陽能普通堆肥和微生物發酵處理。

“針對山區、海島、平原等不同地形農村的特殊性,因村制宜采用不同模式。”省農辦副主任嚴杰說,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莊規模小的,推行太陽能堆肥模式;經濟條件好、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選用微生物發酵處理模式。

金東區采用的是太陽能堆肥模式。全區442個村莊配備了305座太陽能垃圾減量處理房,每座處理房有3個房間,一間存放不易腐爛的生活垃圾,定期清運作無害化處理,另兩間為堆肥房,存放易腐爛垃圾;頂上用透明鋼化玻璃,通過陽光照射加快發酵。一噸垃圾,經堆肥房處理后,只剩下0.2噸至0.3噸有機肥。以65%的減量比例計算,金東區一年能減少垃圾約6萬噸。

“我們村采用的是微生物發酵處理法。”桐廬縣蘆茨村村民老方指著身邊的微生物有機廢棄物處理機說,“村保潔員收集可堆肥生活垃圾后,將其投入處理機,3到7天就能出料。150公斤餐廚垃圾可得到100公斤有機肥。”這些有機肥,可供應給水果種植大戶,也可用于村里的綠化帶做肥料,或以商品形式對外銷售,成了搶手的寶貝。

這種微生物發酵處理模式出肥速度快、肥力好,被全省不少村普遍選用。此外,全省采用機器堆肥設施處理的村有1324個,建有太陽能堆肥房1849座。

在城市,杭州2000年就被確定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收集試點城市,2010年啟動37個生活小區垃圾分類試點,2014年入選全國首批垃圾分類示范城市。湖州、紹興等市也先后于2011年和2013年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杭州等5個城市和海寧等7個城市先后開展了國家和省級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為城市普遍推廣垃圾分類處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減量化、資源化,讓垃圾產生了生態效益。據金華市測算,如果全市全面實施垃圾分類,每年可減量垃圾66萬噸以上,減少清運和處理費用約2億元,垃圾減量后還能延長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年限,實現了經濟、生態效益的雙贏。

建章立制

垃圾分類常態化

垃圾減量化、資源化,關鍵在終端處理設施。但是,一座太陽能堆肥房成本數萬元,一臺快速成肥機動輒需數十萬元,對于基層農村而言,資金是不小的壓力。

為推進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工作,省財政按照試點村數量和平均每村30萬元的補助標準實行切塊下達。補助資金由試點縣(市、區)統籌使用,專項用于微生物發酵資源化處置生物堆肥設備設施購置和安裝等。全省各級財政每年也將垃圾分類與減量處理等經費納入預算管理,2015年資金達44.13億元。

全省各地還探索建立了多元化的籌資機制。德清縣實施“農戶收一點、鄉鎮出一點、縣財政補一點”的資金籌措模式,農戶每人每月只需繳納1元垃圾處理費;金東區設立美麗家園共建基金,農戶每人每年自愿上交30元,用于垃圾分類處置的長效維護。

引入社會資本,是垃圾處置長效運行的有效途徑。永康市不少鄉鎮、村采取與農戶簽訂垃圾清理和運輸承包合同的方法,吸引民間資本投入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補齊資金短板。桐廬縣環溪村、杭州余杭區沿山村等,還通過公開招標,將村里保潔、收運服務委托給專業公司和人員,大大提高了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

為讓垃圾分類全面推開、落到實處,我省還建立了層層考核制度。2015年,省政府將“設區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面達到50%”作為民生實事項目,對各市進行考核。杭州、寧波、紹興、金華等市已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到市本級對各部門、各城區和各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年度工作考核。

在農村地區,考核甚至細化到每一袋垃圾。龍游縣大街鄉賀田村為每只垃圾袋設置三級編碼,一級代碼為垃圾分類號,二級代碼表示衛生責任區區號,三級代碼表示戶主代號,實現了垃圾“見袋知主”,便于監督考核。還有更多的村莊,將垃圾分類寫入村規民約,建立“笑臉墻”“紅黃榜”公布分類結果,做好源頭分類監督。

水清岸復綠,城鄉景色新。伴隨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類已經讓浙江城鄉呈現出全新面貌。如今,這場“綠色革命”正掀起更高的浪潮:力爭到2020年,全省50%的建制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達到省級標準,縣以上城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探索形成符合浙江實際、具有浙江特點的城鄉一體化垃圾分類處理模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