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新電改,意味著我國正從供給側打破壟斷,“加快放開電力市場”。放開,即意味帶來諸多重要機遇。而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被視作即將迎來“大規模爆發”的分布式光伏正是利好產業之一。
西北棄光問題遲遲難解、指標額度收緊、補貼拖欠,地面光伏電站發展遇到了重重瓶頸。國內光伏企業開始轉戰新陣地,分布式光伏成為企業著力拓展的主戰場。
是的,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發電行業,或將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日前,國家發改委向各省相關部門、企業發出《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擬將三類光伏標桿電價下調約三成,縮減分布式發電項目補貼標準近四成,于2017年1月1日起執行。
其中,“征求意見稿”提出根據當前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情況,將適當降低保障性收購范圍內2018年新建陸上風電和2017年新建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其中,新的光伏上網電價將繼續分三類資源區執行,一類地區覆蓋寧夏、青海海西等地,上網電價為0.55元/千瓦時;二類地區覆蓋北京、天津等地,上網電價為0.65元/千瓦時;除一、二兩地區外的三類地區,上網電價為0.75元/千瓦時。
與地面光伏電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政策青睞的分布式光伏將迎來發展東風。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對外正式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發電裝機要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只有606萬千瓦。如果拿去年年底裝機規模和《規劃》相比較,在“十三五”時期,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至少要增九倍多。
“除國家政策傾斜、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之外,分布式光伏前景被看好,還有如下四方面原因:一,分布式光伏可就近消納,減少因遠距離輸電造成的電能損耗;二,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模塊化設計的特性,系統擴展性強,容量可靈活選擇,可以發電用電并存;三,在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資源逐漸稀缺的情況下,充分利用閑置的廠房、商業建筑等屋頂資源,集約利用農業設施等資源可進一步拓展光伏裝機規模;四,分布式項目各地政府補貼多,且隨著光伏發電成本逐漸下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較地面集中式電站具有相對優勢。”中電投融和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寧介紹說。
另據了解,以40—50平方米可用屋頂面積來測算,裝機容量5千瓦,安裝費用約3萬元至4萬元。以江蘇地區一年平均日照1200小時計算,年發電量5000多千瓦時。目前對分布式光伏電價,國家補貼每千瓦時0.42元,上網電價則以0.378元每千瓦時的價格由供電公司全額收購。如此算來,普通家庭安裝1套系統收回成本時間為7年至8年,之后10多年則是純收益;對用電量大的高能耗企業,回本時間更短。
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對此指出,現在光伏技術里面技術應用主要還是五個方面:集中式、分布式、農村電氣化、工業應用、分散利用。集中式光伏電站在我國已經建了很多,相比之下,分布式現在需要充分發展。其中,光伏農業、光伏扶貧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對于分布式光伏而言,最理想化的投資建設條件主要有三個。首先要有大面積的屋頂;其次就是要有穩定的電力消納,另外還要有相對較高的電價。由于東部地區工業園區相對較多,且廠房屋頂面積大,開闊平整,適合安裝光伏陣列并且用電負荷也大,分布式光伏正成為推動該地區光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土地資源緊張的中東部地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必將成為分布式電站的主要形態。
由于戶用系統分散、光照資源不均等問題,戶用分布式系統對光伏組件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大項目的投資商和組件廠商開始布局戶用分布式市場的時間不長,缺乏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要想實現2020年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戶用分布式光伏和工商業屋頂分布式都需要合理的政策調控和引導,以逐步提高分布式系統的效率和實現標準化。
而在“6·30”補貼下調之后,分布式光伏不僅將成為主流的新能源應用形式,同時也是未來光伏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無論從政策制定的靈活性、上網電價水平,乃至電力消納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東部地區都要好于國內的其他地區。這些有利因素使得東部分布式光伏市場即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