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wǎng)站地圖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風能
  • 新疆的九大風區(qū) 不是一般的銷魂!

新疆的九大風區(qū) 不是一般的銷魂!

2016-12-28 15:58:19 微新疆

新疆的總體地勢是“三山夾兩盆”,昆侖山與天山之間是塔里木盆地,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是準噶爾盆地。特殊的地形造就了新疆多處是祖國“風口”。新疆九大風區(qū)的風力資源相當于四個半三峽電站。

風多、風急便成了新疆區(qū)別于其它省份的一大顯著特點。尤其入冬后,暴風雪在風口地區(qū)肆虐,那感覺不是一般的銷魂。

1、塔城老風口—能把牛羊吹出國

老風口位于新疆塔城地區(qū)托里縣,是省道221線通往塔城的必經(jīng)之地,是一處令人生畏的風口。

長達20多公里的老風口路段,常常刮起十級左右的大風,夏季飛沙走石,冬季大風則卷著積雪向來往車輛橫沖直撞,道路經(jīng)常被一米以上的大雪覆蓋,使車輛受阻,造成人員傷亡。

據(jù)說有99名哈薩克的勇士一直想要堵住風口,保持暢通的交通。他們殺了99頭牛,剝去牛皮來堵風口,可惜風雪中丟失了一張牛皮,最后這99名勇士自己也被大風吹走,老風口的風依然逞狂。

瑪依塔斯是世界上罕見的暴風雪災害地段,經(jīng)行此處的公路是當?shù)嘏c外界聯(lián)系的"生命線"。每逢冬春季,這里風借雪勢,雪助風威,常常形成強大的風吹雪流,瞬間就會將整個風區(qū)變成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死亡之地。

1977年的一場暴風雪,曾將數(shù)千頭牲畜刮出了國境線。

2、額爾齊斯河谷西部風區(qū)

阿勒泰地區(qū)是新疆九大風區(qū)之一,僅額爾齊斯河谷風區(qū)面積就達4276平方公里,境內有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兩大水系,處于新疆太陽能資源亞豐富帶上,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

依據(jù)《新疆額爾齊斯河谷風區(qū)風電規(guī)劃報告》,額爾齊斯河河谷風能儲量為809.1萬千瓦,技術開發(fā)量635.1萬千瓦,其中額爾齊斯河谷在布爾津縣流域長度80多公里,為最優(yōu)質風區(qū)。

布爾津縣是新疆9大風區(qū)之一,每到冬季,收費站都會收留一些被風雪延誤在路上的司乘人員。遇到大雪,他們就讓這些被困人員在收費站住下,特別是寒假放假回家被困的孩子。這么多年,這個收費站曾收留過多少人,幫過多少人,收費員們自己都記不清了。

3、準格爾盆地風區(qū)

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部,位于阿爾泰山脈與天山山脈之間,是中國第二大盆地。

這里平時一直刮著2級風,夏天雖熱不出汗,冬天雖冷不覺寒。三伏天零上40℃,數(shù)九寒天零下40℃。常定期不定期大風突起,9級10級大風隨時出現(xiàn),還有一年被當?shù)厝朔Q之刮了14級大風。

準噶爾盆地的風,來勢兇猛。看著是天高云淡,猛然間大風驟起,而且從不減弱,一刮就是24小時。過后不是明月高掛,就是日正中天。

在準噶爾盆地有個叫魔鬼城的地方,仿佛中世紀的古老城堡。一時風起,發(fā)出陣陣呼號聲,令人毛骨悚然。這里是西北風的風口,一般風力都在八級12級以上。

風受地形的影響,彎來轉去,形成一股強大的旋風,在魔鬼城狂叫盤旋,經(jīng)長期風蝕,地形被旋成直立幾十米或百米的石蘑菇、石筍、石獸、石亭等奇形怪狀,這種景象延伸十余里。風一面剝蝕,一面搬運,使魔鬼城景色變換無窮。

所以人們說,“不到魔鬼城不算到新疆。”

4、阿拉山口風區(qū)

阿拉山口的風大得出奇。阿拉山口人不無得意地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不到阿拉山口不知道風有多狂,此言極是。

言其是中國的風庫,而且是中國的頂級風庫,這雖是一種極形象的比喻,可對于夾在阿拉套山與巴爾魯克山之間的阿拉山口來說卻甚為恰當。“阿拉山口有風精,五級六級不算風。七級八級是小風,十八級大風也普通。”

每年在阿拉山口總要有180多天刮過八級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可達每秒五十五米,其猛烈程度已儼然超過了十二級臺風。

這風口是一條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狹長谷地,空曠,蒼茫。正是這一種特殊曠象,卻讓那些從北冰洋宕宕而來的巨大氣流。

在經(jīng)年之中,由中亞通向新疆的途中流集起強勁的能量,狂呼不息的直撲阿拉山口,從這條風口通道以無比強勢的兇猛向四處擴散,釋放,推進,一直撲向遙遙的太平洋,與溫暖的太平洋季風交匯融合,就像萬馬奔騰的震震鐵騎,不可阻擋。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鳥都飛不了。”用這樣的順口民謠來形容阿拉山口狂風的特殊具象再合適不過。

阿拉山口的邊境哨卡,一塊巨石巍然矗立在高臺的中心位置,上面赫然刻有兩行遒勁雄渾的字跡,“鐵心向黨,忠誠守邊”,這些錚錚硬骨,擲地有聲的誓言,是戰(zhàn)士們激勵斗志的鐵血頂風的煉石啊!向戰(zhàn)士們致敬!

5、吐魯番西部風區(qū)

名冠中國的高溫、大風、低地,可稱為吐魯番的“三絕”。吐魯番“百里風區(qū)”、“三十里風區(qū)”陡發(fā)大風,一直刮到第二天凌晨,最大風力達到14級。

吐魯番自古即以多大風聞名,故有“陸地風庫”之稱。自1959年蘭新線、南疆線通車以來,大風引起火車脫軌、顛覆事故多達30余起,吹翻火車車廂有上百節(jié)。2008年8月5日的大風,就造成27列列車停運。

吐魯番多大風,亦與其地形有直接關系。每年春季,盆地內輻射增強,增溫較快,形成地區(qū)性的熱低壓,和盆地以外產(chǎn)生了很大的氣壓差,造成了空氣的劇烈對流,盆地內熱空氣上升,北方的冷空氣急速南下,氣流通過北部天山的缺口,迅速向盆地奔瀉而來,形成了強烈的西北風暴。

北面的風暴,以白楊河谷為主通道,向東南侵襲。狹窄的山谷因“狹管效應”,集聚加大了風力,風力陡增一二級甚至更高。

西北風暴呈帶狀,形成兩個著名風區(qū),一個是白楊河至三個泉子的“三十里風區(qū)”,一個是鄯善縣紅旗坎到哈密縣了墩的“百里風區(qū)”,每逢風期,鐵路司乘人員經(jīng)臨這兩個風區(qū)都異常緊張,有“談風色變”之感。

6、哈密北戈壁風區(qū)

受地形影響,哈密地區(qū)各地風向、風速的分布差異較大,風能資源比較豐富。

哈密市區(qū)以東戈壁,盛行偏東風,年平均風速2.3~4.9米/秒。哈密市區(qū)以西地區(qū),盛行北風和西北風,年平均風速4.8~8.7米/秒,其中沿蘭新鐵路沙爾至小草湖地段,被稱為百里風區(qū)。

巴里坤盆地、伊吾谷地受山區(qū)氣候影響大,風向多變,前者以東風為主,伊吾以西風為主,年平均風速2.5~3.7米/秒。三塘湖—淖毛湖盆地盛行偏西風,年平均風速4.6~5.9米/秒。

三塘湖大風區(qū):三塘湖充滿著傳奇,本區(qū)包括淖毛湖。年大風日(風力>=8級)116.6天,因位在“三淖盆地”風力強勁的上風區(qū)得名。

7、哈密南戈壁風區(qū)

該區(qū)位在星星峽西北野馬泉礦區(qū)南的山口——苦水煙墩——雅礦再向西直到沙爾湖南一帶的廣大地區(qū)。“東南部”一詞有點模糊,正好這里是古代“莫賀延磧”所在,其歷史文化價值和神秘的傳奇故事需要宣示。

莫賀延磧屬戈壁礫漠,是中國三大戈壁之冠(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編著《新疆地貌》)。這個黑色碎石灘是由風力剝蝕基巖又經(jīng)數(shù)十萬年風力吹刮磨蝕形成的“黑戈壁”。

古書上說沙州——伊州間有“八百里流沙大磧”。唐代稱西域為“磧西”就指莫賀延磧之西。

《西游記》中“八百里流沙河”實為有沙無河,然而歷史上真人真事的唐僧取經(jīng)卻在莫賀延磧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人類生命極限挑戰(zhàn),還收了沙和尚。

8、羅布泊風區(qū)

羅布泊的風,給了土地和人太多粗暴和肆虐,卻也留下了一個真實而又古老的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謎,也有太多的幻想,值得我們伴隨著風,慢慢去思、去品。

羅布泊的荒蕪,造就了羅布泊的風一副任性、粗野和暴躁的壞脾氣。

一年四季,它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沒有一點定數(shù),漫無邊際,亂竄亂跑。

它跑到哪里,亂飛亂舞,把那里很快搞得亂七八糟,亂了方寸陣腳,瞬間,整個天地變成了另一番模樣。

美麗的風凌石就是它的杰作。

9、百里風區(qū)

十三間房大風區(qū):又叫“百里風區(qū)”,它和吐魯番北之“三十里風區(qū)”是我國鐵路沿線兩個風力最大的風區(qū)。位于蘭新鐵路哈密沙爾車站至鄯善小草湖車站間正好100公里。風力之大為全疆之冠、全國第二。

百里風區(qū)是指蘭新線上吐魯番-哈密交鄰地區(qū)紅旗坎站到了墩站那100多公里的距離(無論三十里風區(qū)還是百里風區(qū),說的都是公里)。著名的七角井就在這段線路上。

百里風區(qū)和天山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天山橫亙新疆,每當冷空氣來的時候,都是天山挺身而出,擋住冷空氣的去路,但是天山偏偏有一個小小的缺口,就是七角井。所以冷空氣幾乎是從地勢低的七角井噴涌而出,一瀉千里。百里風區(qū)的風即是冷空氣突破天山防線的精銳前鋒部隊。

百里風區(qū)是指蘭新鐵路紅旗坎站-小草湖站-紅臺站-大步站-十三間房站-紅層站-了墩站全長123公里的區(qū)間。

這個區(qū)間一年有320天都在刮八級以上大風12級的風說刮就刮。

因為風,新疆成為中國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新疆人特別聰明,他們并不畏懼風,反而會有效地利用風的資源。

在新疆境內轉悠,我們看到到處都是風力發(fā)電站,且規(guī)模相當大。新疆境內到底有多少個風車在發(fā)電,大概誰也數(shù)不清。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新疆,風資源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