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通知,將2017年光伏一類至三類資源區新建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分別下調0.15元、0.13元、0.13元。雖然正式通知未提分布式,但在此前價格司的解讀中已明確分布式光伏補貼不作調整,繼續執行0.42元/kwh的國補標準。這意味著,政策繼續導向分布式,相比地面電站補貼的接連縮減,國補疊加省補、市補甚至縣補的分布式光伏“錢景”更加誘人。
當然就目前而言,國內分布式光伏仍在探尋成熟的商業模式,發展進程緩慢,且須提防大量并網對電網的沖擊。在江蘇固德威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敏看來,隨著儲能成本的下降,分布式+儲能將成未來光伏的主流形式。
分布式光伏緊盯收益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此前對外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分布式光伏規模在6000萬千瓦以上,即未來五年我國每年將實現約1000萬千瓦的分布式裝機。
市場遠景的實現關鍵在于效益可期。在“光伏˙科技˙未來”論壇上,新維智能電力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淑娟表示,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收益與政策、質量、安全、成本以及能效等休戚相關,特別是作為政策導向型產業,電價政策左右了光伏項目的布局方向。
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有“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和“全額上網”模式。自發自用電價(單位為元/度,下同)=基礎電價+0.42+地方補貼,余電上網電價=當地脫硫煤電價+0.42+地方補貼;而全額上網電價即標桿上網電價。
王淑娟介紹,按市場基礎電價最低約0.5元、最高1.5元,脫硫煤電價0.25~0.45元,則自發自用收益=0.5~1.5+0.42+地方補貼=0.92~1.92+地方補貼,余電上網收益=0.25~0.45+0.42+地方補貼=0.67~0.87+地方補貼。以此計算,2017年“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收益顯然高于全額上網的0.65、0.75、0.85元/度,這也解釋了光伏格局逐漸東進偏向分布式的根本原因。
相比全額上網的光伏項目面臨補貼下調以及棄光風險,王淑娟強調,“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項目風險較低,主要在于用戶電價下調,以及工商業項目面臨的收取電費問題,高信譽用戶將成爭搶對象。
電價補貼之外,光伏設備選型、光伏系統設計、合理運維等也是保障分布式光伏項目收益的關鍵因素。
儲能價值依賴成本下降
分布式之外,儲能產業可謂業內公認的另一大潛力市場。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光伏企業特別是逆變器企業紛紛開始加碼儲能。這一方面在于光伏電力輸出存在較大隨機波動性,有待儲能系統調節可靠并入電網;另一方面,隨著電力改革放開售電市場,光伏和儲能的相加不僅將有效解決并網問題,且將構建出新的商業模式。
比亞迪股份儲能產品研發總監代祥軍介紹,2024年儲能系統投資將在2016年的基礎上增長6倍至82億美元,全球儲能系統裝機容量將達到約4500萬千瓦。未來儲能設備的核心市場將是日本、印度、美國、中國和歐洲五大市場,它們占到2014年全球儲能設備的71%。
“不過,價格無法接受的話,價值就無從體現。儲能產業正處于這個階段。”德國萊茵TüV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李衛春坦言。
而從國際市場觀察,電池儲能正隨著家用市場的鋪開快速下降。媒體報道,在澳大利亞,“光伏+特斯拉電池+電網”的供電成本已經略低于全部從電網購電,用“光伏+儲能”就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固德威研發中心副總監盧進軍指出,戶用儲能系統在德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市場發展迅速,除了可節約電費外,主要驅動因素還在于補貼。
著眼國內市場,盧進軍以北京市六口之家的別墅為例,若以配備固德威儲能設備+SEMSHome家庭能源管理系統計算,一年可節省電費3400多元。在他看來,隨著售電市場的放開,分布式+儲能的優勢將更加凸出,未來儲能的爆發則期待于國家補貼的扶持。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