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煤炭價格連連上漲,煤炭行業迎來了久違的溫暖。這種溫暖,得益于需求增加,也是去產能效果的顯現。在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背景下,未來3至5年,全國將有約130萬煤炭職工面臨分流。河南僅2016年,就關閉煤礦100座,涉及職工6萬余人。冰雪季節,這些煤炭工人處境如何,是否也同樣感受著溫暖?
河南鄭煤集團
本網記者 趙鵬璞 實習生 郭義偉
“單位組織的招聘,肯定要比自己在外頭找的放心。”2016年12月28日一大早,鄭煤集團運銷公司司磅員韋滿良就和他的同事們一起,來到了楊河煤業北山俱樂部。“鄭州市化解過剩產能企業就業援助招聘會暨送溫暖活動”啟動儀式將在這里舉行,韋滿良他們準備來找一份新工作。
一進招聘會的現場,韋滿良就嚇了一跳,乖乖,這人也太多了!韋滿良和同事張高才順著人流,先來到服務臺,領了一份用工信息手冊。手冊上印有100家招聘單位的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招聘崗位以及現場分布圖,一目了然。可韋滿良并沒有固定的目標,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該去找一份什么崗位的工作。
在鄭煤集團工作將近16年的韋滿良,現在一個月只有660元,實際拿到手的只有200元多一點。他的妻子在鄭煤集團告成礦,是一位絞車司機,一個月1000多元,兩人加起來還沒有以前他一個人掙得多。
“這兩年形勢不好,很多礦都減產停產,工資是越來越少了,何況下一步還不知道能不能留下來,”說起現狀,這個高大的男人深深嘆了一口氣。
“我們一直都在礦上,干的活兒也不是多有技術含量,一下子變成這樣,真是沒地兒去了,”張高才同樣發著愁。他的家里還有一個孩子在上幼兒園,正是用錢的時候。這一年,他也在外邊找過工作,可都不是很合適。“這回來,希望能找到個好工作。”
帶著60個崗位需求來鄭煤
招聘會現場,除了和韋滿良情況類似的煤礦多年職工外,還有很多待業或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裴溝礦采煤一隊的楊小明,就是其中之一。
楊小明的爺爺和父親都在煤礦工作,他笑稱自己是“礦三代”。長大后,楊小明進入裴溝礦采煤一隊,成了一名采煤工。四年前,他被單位送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進行定向培養,學習更專業的技術。今年剛剛畢業回來,卻遇上了去產能。
雖然作為公司最需要的人才,楊小明并沒有失業的危機,下個月1號就可以正式上班。但鑒于復雜的行業形勢,他對自己的未來還是有一些擔憂。因此,在集團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招聘會的消息后,楊小明和同事就也過來了。
“未雨綢繆嘛,多了解一些別的出路。但是從小在這兒長大,是真有感情,能不離開就盡量不離開。”
原鄭煤集團龍力水泥廠的一些職工,在招聘會上看到了自己的老領導——廠里原來的辦公室主任劉偉國。上去一打招呼才知道,他現在是天途路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
龍力水泥廠曾是鄭煤集團下屬的一家企業,2014年政策性停產時,共有員工300多人。劉偉國當時是辦公室主任,那已經是他在鄭煤集團工作的第11個年頭。
“當初企業停產時,大家都以為只是短期,”回憶起那段艱難的日子,劉偉國打開了話匣。“2014年底,我們回來過,所有員工全部都回來了。大家都以為企業會重新開始,但是等到3個月后,春節過去,說是不開了。”從此,劉偉國徹底斷了回來的念頭。
因為有著管理經驗,劉偉國很快在天途路業集團找到了工作,并做到了人力資源總監。人是走了,但對鄭煤的感情從來沒斷過。這次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招聘會的消息,他就說服了公司領導,帶著60個崗位的需求,來到鄭煤,希望能為礦工們提供一些幫助。
“剛好我們公司的一些崗位工作和咱煤礦上有點類似,比如焊工、機修人員、鈑金工等,尤其是焊工,咱礦工過去,那肯定是專業的。”說起招聘崗位,劉偉國興致勃勃,“焊工最低可以拿到四千,高的可以達到八千,對礦工來說,是個不錯的出路。”
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劉偉國感慨萬分:“還是得轉變心態,現在沒有鐵飯碗,無論在哪里,只要有一技之長,都會有一片天空。”
“改革必然會帶來震動與陣痛”
“就業乃民生之本、穩定之基。”鄭煤集團黨委副書記郜振國在鄭州市化解過剩產能企業就業援助招聘會暨送溫暖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鄭煤將“繼續實行外出就業兩年過渡期優惠政策”,將來如果職工愿意重新回來工作,也將力所能及進行妥善安置。
鄭煤集團是河南省國有重點骨干企業,集團業務涉及煤炭采選、發電供熱、建筑施工、房地產、物流貿易、機械制造、化工、建材等領域。截止2015年底,鄭煤集團煤炭產能3163萬噸,資產總額389億元,負債總額306億元,凈資產83億元(含20億元永續債),資產負債率79%,職工4.17萬人。
2016年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后,全國煤炭行業掀起了去產能熱潮。鄭煤集團作為河南大型煤炭企業之一,去產能勢在必行。
去產能是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對于廣大煤礦職工來說,去產能就意味著有失業的風險。
那么去產能,如何才能做到不去掉職工的未來?
2016年4月1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出臺了《關于在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過程中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的意見》,從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加強社會保障銜接三個層面,為去產能浪潮中經受風雨的煤礦職工撐起了一把傘。
多部關于煤炭行業國家政策的出臺,似乎昭示了鄭煤集團將要面臨一場大的變革。兩個月后的6月21日,河南省召開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重點部署了“三煤一鋼”(河南能源集團、平煤神馬集團、鄭煤集團和安鋼集團)深化改革工作。
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在會議上指出,當前河南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工業企業經營面臨困難,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從根本上看是改革不到位所造成的。省長陳潤兒強調,要堅持科學謀劃,加快國企改革的步伐,著力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打破“職工能進不能出、工資能漲不能降、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新三鐵”,對企業干部管理由“管身份”變為“管崗位”,同時要把握好企業發展與職工利益的關系,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做到“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
2016年9月底,鄭煤集團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總體方案。按照改革目標,到2016年底,鄭煤的在崗職工總數要精簡到2.3萬人以內,“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員”成為改革的一大要點。
據“鄭煤集團”微信公眾號,2016-2018年,鄭煤計劃關閉礦井56對,退出產能1315萬噸,需安置職工20160人。2016年已關閉礦井29對。在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秩序、職工利益、安全穩定的前提下,鄭煤集團正在多渠道、多途徑分流安置職工,目前已分流人員6244人,占全年分流總數的81%。
為更好地完成職工分流,鄭煤集團將原人力資源市場管理辦公室更名為職工安置服務中心,專門負責職工轉崗分流安置工作。所有人員都要進入中心,重新參加崗位競聘并簽訂新的勞動合同;未被聘任和自愿放棄的人員,進入中心參加轉崗培訓或自主選擇安置渠道,在中心待崗和培訓時間最長24個月。
除了內部分流外,鄭煤集團也制定了相關的獎勵政策,鼓勵職工外部就業。凡是通過職工安置服務中心外部拓展就業途徑上崗的,原工資待遇停止執行,由新單位發放,但鄭煤將按每人每月660元的生活補貼進行為期12個月的獎勵;在外工作期間,勞動關系和社保關系可保留在鄭煤,社保費用個人部分由本人繳納,繳費基數按當年度最低繳費基數核定;被用工企業招錄為正式員工的,也可申請轉移關系。
作為改革的重點企業,鄭煤集團在深化改革過程中,得到了省、市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此次鄭州市化解過剩產能企業就業援助招聘會暨送溫暖活動,就是由鄭州市總工會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意在為鄭煤集團分流職工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資金、送服務。2016年,鄭州市總工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累計給鄭煤集團困難職工送幫扶救助資金79.13萬元,救助困難職工1007人次。這一次,參加招聘活動的共有100家企業,提供用工崗位1000多個。
“改革必然會帶來震動與陣痛。”去年6月21日,河南省長陳潤兒在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話,似乎正是鄭煤集團這一輪改革的真實寫照。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永煤公司
新華社記者 付昊蘇 牛少杰 溫留正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永煤公司的馬開記和梁志強,原來在金鑫煤礦工作。2016年,該煤礦按照計劃關停退出,兩人面臨新的職業選擇。
負責生產安全的梁志強選擇內部轉崗,去了效益紅火的新橋煤礦,進調度室工作。說到去產能,梁志強說:“關停小煤礦,集中精力做強大礦、好礦,我們干得更有勁了。”
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馬開記,先要幫著金鑫煤礦處理職工安置的事,之后自己選擇了轉崗安置。用他的話說,整個過程文明而順利,大局穩定。
“分流安置的政策很明確,大家也明白吵鬧解決不了問題,工人們請了律師,大家坐下來慢慢研究,平心靜氣地談。”馬開記說。
記者了解到,永煤2016年關停的7對礦井中,包括金鑫煤礦在內的4對礦井都是兼并重組而來。生產水平較低,這幾年受煤炭形勢下滑影響,本就已是開開停停,處在退出的邊緣了。此次去產能的政策落地,正好讓其順勢徹底退出。
永煤企管部部長劉和永說:“落后產能被淘汰,不穩定的工作狀態解除了,多數工人還能夠通過解除合同獲得一筆經濟補償金,所以分流安置職工的過程,總體上順利平穩。”
記者了解到,永煤公司2016年需分流安置礦工5171人。截至目前,已有4819人明確了安置方案,公司大局平穩。其中,內部退養244人,轉崗安置729人,退休4人,解除終止勞動關系3842人。
永煤公司黨委副書記上官健民表示,在職工安置方面的良好進展,得益于公司早謀劃,細規劃,更得益于職工分流安置方案的清晰明確和接地氣。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鶴煤公司
新華社記者 付昊蘇 牛少杰 溫留正
位于河南鶴壁的鶴煤公司,是成立于1957年的老企業,生產效能低、人員冗雜等問題突出。按照部署,該公司3年擬關閉退出礦井26對,涉及分流安置員工11956人。
“企業要脫困,必須去產能,而去產能,就必須要解決好富余人員的安置問題。”公司董事長強岱民說。
員工在富士康找到了“第二春”
煤礦工人技能單一,社會經驗相對欠缺,如何為他們找到新出路?經過調研,鶴煤公司提出,變“散兵游泳”為“兵團作戰”,增強他們再就業的能力。隨后,他們周邊的企業開始接洽,并最終與鄭州富士康“聯姻”。
一邊有富余的人員,一邊常有用工缺口,但看似融洽的合作,剛開始卻一波三折。有礦工提出:“咱是國企職工,去私企打工,沒了安全感。”有常年守著礦山的職工說,一旦離開熟悉的井架、煤田,就驟然感到惶恐和茫然。第一批派去富士康的員工,合同不到期,人員就回流了大半。
“員工大面積回流,歸根到底是思想待轉變,心理有顧慮。”鶴煤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崔得橋說。
為消除職工的后顧之憂,鶴煤公司出臺《勞務輸出管理辦法》,規定勞務輸出期間,職工身份不變,與鶴煤公司的勞動合同不變,各種保險的繳納標準和渠道不變,這算是給職工吃下了定心丸。此外,為引導職工轉變觀念,公司組織報告團巡回演講。
漸漸地,團隊勞務輸出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鶴煤公司向富士康派去管理團隊,成立了黨支部。團隊負責人劉文緒說:“黨組織的建立,增加了我們員工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也提升了員工的生產力。”
鶴煤團隊相對穩定的員工規模和較高的職業素養,也有益于富士康提高生產效率。富士康特地為他們開辟綠色通道,免除3個月的試用期,免除每人每月150元的住宿費。
目前,在富士康工作的鶴煤員工穩定在900多人,他們去年10月份的平均工資為4300元,比原來礦上效益不好時翻了兩番還多。不少員工直言,在富士康找到了“第二春”。
“如果資金充裕,我馬上就開第三家分店”
近日在鶴壁市“青創匯”創客廣場,劉培和李明磊正忙著商討下一步的發展計劃。他們建立的河南美益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專攻“同城網購”,目標是打造成當地最大的區域性電商平臺。
兩人原本是鶴煤公司8礦的員工,從井下工人,到創客老板的身份轉化,源于鶴煤公司推出的一套鼓勵創業的管理辦法。
公司提出,有創業意愿的職工,由個人提出書面申請,簽訂為期4年的自主創業協議書,4年內停薪留職。前兩年,各類保險由企業交納,后兩年個人部分個人交納、企業部分由企業交納。
在這種兜底保障政策的引導下,截至2016年11月底,鶴煤已經有993名職工選擇了自主創業。花卉基地、特色小吃、婚慶公司等,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原本在6礦物業公司負責看管水泵房的徐愛香,如今創辦了金寶貝母嬰護理中心,不僅自己當了老板,還帶動了公司職工和家屬共120人就業。問及未來的打算,她說,目前正計劃購買幾套小型公寓,將來不僅要做家政服務的中介,還要建月子中心。
原10礦宣傳部的員工姚柯,在鶴壁市內接連開了兩家洗衣店。她說,是公司承諾的社保兜底,讓她敢于放開手腳去創業,實現多年的夢想。
當得知公司工會正在與多方洽談,準備為自主創業者提供10萬元無息貸款時,姚柯興奮地說:“謝謝公司,如果有更充裕的資金,我馬上就開第三家分店”。
2016年12月27日,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安排部署2017年主要任務。其中,“堅定不移去產能,不折不扣地將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一抓到底,高度重視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問題”排在第一位。按照部署,2017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44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0%左右。
去產能熱度不減,煤炭企業經歷改革的陣痛,在迎接新生;而對廣大職工來說,轉過這個拐角,也許將會擁有一場全新的、意想不到的人生。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