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國暖通行業頂級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江億,在考察太古供熱項目時,對該項目的建設及目前的運行情況,予以充分肯定。他說:“太古供熱項目的技術難度和要求,在全國乃至世界供熱史上都史無前例,為全國各地長輸供暖項目實施開創了先河,是成功的示范樣板工程。”
太古供熱工程,初期投資48億元,2014年3月開工建設,2016年10月29日工程的系統一啟動運行,2016年12月15日系統二啟動運行,至此,整個項目全部投入運行。該項目的熱源為古交興能電廠,海拔1030米,為系統最高點,共有供熱機組6臺,設計最大供熱能力3484MW。該工程遠期設計供熱面積7600萬平方米,近期設計供熱面積為5000萬平方米。
昨日上午,江億院士一行數人,實地考察了太古供熱項目的中繼能源站、1號中繼泵站、2號中繼泵站、3號中繼泵站以及鋼桁架橋段等部分。
目前,該項目運行正常,其熱源古交興能電廠的出水溫度、流量等供熱參數均已達到供熱要求,能滿足現階段供熱需求。隨著天氣變化、氣溫走低,中繼能源站調度中心會隨時調節供熱參數,滿足嚴寒期供熱需求。
太古供熱項目是國際、國內目前最大的集中供熱項目,其設計供熱能力、建設投入資金、穿越西山的隧道、主干管網的口徑以及項目的高差,都是前所未有的。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解決了無數個難以想象的難題,管線六次穿越汾河,多處劈山架管,開通三座穿山隧道,橫穿八座橋梁,建設了一座鋼結構管架橋,尤其是面對瓦斯、塌方、巖爆等諸多不利因素,施工人員勇克難關,開創了供熱項目的歷史記錄,被稱為史上最難建設的供熱工程。如此浩大的項目按正常工期,至少需要四年以上,然而該工程僅用兩年半的建設周期就投入運行,且工程質量一流,實屬罕見。
江億院士表示,太古供熱項目,不僅有效解決了太原居民的供熱要求,產生了良好的節能和環境效益,同時為國內長距離輸送熱源提供了典范,該工程創新了供熱模式,采用了大溫差等項先進技術,解決了長距離輸送、地形高差、經濟輸送三大技術難題,達到了“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安全化”綠色供熱標準,為大中型城市運用遠離城市區域的電廠及工業余熱承擔供熱負荷、實現集中供熱,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