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近期多項太陽能系統案的規劃與落成來看,2017年可說是臺灣太陽能業界邁入新時代的一年。除公有建物屋頂之外,有越來越多私有建筑也開始規劃或已完成建置,水庫、蓄洪池、埤塘等空間也都納入裝置考量。
照片:桃園市公有屋頂建置太陽能系統。來源:桃園市環保局
桃園:進度小有落后,目標今年趕上
桃園市向來是臺灣綠電認購比例最高的地方之一,對于太陽能的推動也十分積極。除了公有掩埋場在1月17日完成3MW的地面型電站、復興區介壽國小校舍屋頂完成裝置60坪空間的太陽能板之外,桃園市環保局也已規劃要在市內150所公有機關學校屋頂裝置太陽能,完工后每年可望創造2,000萬度以上的無碳發電。
不過,桃園市環保局表示,業者施工進度小有落后,2015年完成了50處屋頂建置,2016年只完成17處,原預計兩年完工的時間表,到目前完成度不到一半。環保局希望業者能夠加緊趕工,在今年完成剩余的83處屋頂系統,并開始供電。
此外,桃園市目前已完工投運的校舍屋頂型太陽能系統每年可發電約720萬度,相當于2,000余戶居家的用電量,每年可為市府挹注新臺幣700萬元額外收入。
臺中烏日將加入太陽能行列
臺中烏日區商業日益繁盛,用電量跟著提高。為響應節能減碳與政府發展太陽能的決心,臺灣太陽能業者日益能源擬投資新臺幣4.6億元,在臺中烏日區設置3,000坪的太陽能發電系統,預計每年可發電130萬度,可創造的綠電回饋收入達新臺幣620萬元。
日益能源在桃園、彰化、云林、高雄等縣市商業區已有開發太陽能系統的經驗,案場位置包括公司大樓閑置屋頂和農棚。日益能源董事長表示,凡是商用建筑屋頂面積超過300坪,或者住宅屋頂在20坪以上,都能裝置太陽能系統,并收取4~6%的回饋金。
水域裝置太陽能,還有爭議
桃園地區以埤塘聞名,市長已指示環保局評估利用埤塘設置水上漂浮型太陽能發電設備,預計在今年3月就能看到全臺首座埤塘太陽能系統。同樣規劃利用水域空間發展太陽能的,還有高雄阿公店水庫、嘉義蘭潭水庫、高雄澄清湖等地;但已有部分計劃遭到否決。
高雄澄清湖是知名風景區,有民眾反映擔心景觀遭到破壞,因此地方政府決定暫緩實施,優先在阿公店水庫詩作太陽能。另一方面,嘉義蘭潭水庫原預計2019年發電,但也因對于水質和景觀變化的憂心,遭議會否決。不過,臺灣水公司表示,太陽能板鋪設面積僅占蘭潭水表面面積3%左右,會繼續溝通。
日本、中國大陸、英國等國家已有在水面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經驗,日本更將于今年完成一座規模達13.7MW的漂浮型水上發電站,完工后將是全球最大的水上太陽能系統。在水面設置太陽能系統能有效運用水冷功能降低面板作業溫度,進而提高發電量;加上可運用水面空間,同時有涵養水質的功效,因而受到青睞。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