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三網融合將成為必然趨勢。推進三網融合發展,要抓住能源網這個關鍵和短板,核心就是要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成立近一年來,在理念傳播、重大問題研究、國際合作、項目實施等方面成果豐碩。對當前世界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以全球能源互聯網為平臺的世界能源發展新格局將予以有效解決。”
3月4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就全球能源轉型及資源環境問題精彩作答。
抓住世界“三網”融合發展的關鍵與短板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核心
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大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和積極響應。隨著世界經濟轉型與格局重構進入新階段,世界能源轉型與信息技術革命的關鍵突破口地位日益顯現。基于此,劉振亞提出全球能源、信息、交通三網融合發展,即以世界能源轉型和信息技術革命為契機,以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保障,發揮網絡經濟和規模經濟優勢,加快形成能源、信息、交通三網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推動世界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推進三網融合,關鍵在能源網的構建。
劉振亞介紹,觀察分析全球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的發展水平,唯有能源網仍未實現全球互聯,發展嚴重滯后。
交通業歷經上百年發展歷程,在金融、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十分成熟。隨著航空線路、鐵路、公路的聯網建設,全球交通網初具雛形。信息通訊發展時間雖只有幾十年,但發展勢頭迅猛,信息通信互聯網已基本覆蓋全球。通過70多顆衛星、250多條地下電纜,世界已變成信息互聯的地球村。而能源網的構建還只是起步階段。從目前大型跨國電力公司的稀缺,以及過去多年間電力技術的嚴重滯后都可見一斑。
特高壓交直流技術誕生以來,電力行業終于迎來了重大技術突破。曾經500千伏交流線路的輸送距離僅為500公里,而如今±1100千伏特高壓線路輸送距離可達6000~8000公里,特高壓技術成為全球能源網構建的基礎。
當前,以電力為動力、以數據為紐帶,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在網絡形態、業務功能、資源利用等方面聯系日益緊密,呈現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發展態勢。能源網的構建對三網融合的世界網絡經濟發展格局愈顯重要。由此可見,世界三網融合發展的核心就在全球能源互聯網。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成果豐碩
技術及戰略發展為世界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倡議已提出一年有余,今年三月,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也將迎來成立一周年的節點。發展至今,全球能源互聯網已從理念提出走向國際共識,從戰略倡議走向戰略實施。
劉振亞介紹,在今年2月22日召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成果發布會上,合作組織發布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戰略白皮書》《跨國跨洲電網互聯技術與展望》《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與展望(2017)》三項創新成果,展現了組織成立以來,在理念傳播、重大問題研究、國際合作、項目實施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同時,合作組織對全球清潔能源資源進行了測算勘察,對全球電網及骨干網架現狀進行調研,并于去年四季度繪制成世界首張電網發展圖,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力發展情況、經濟發展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形成了近期和遠期發展規劃。此外,我國電力人才隊伍實力雄厚、優勢凸顯。
劉振亞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一系列發展成果使世界為之震撼,也因此贏得了更廣泛、更深刻的認同。我國有實力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過程中不斷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全球能源互聯網將以其高度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為世界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全球能源互聯網思路可解決世界資源環境難題
“全球能源互聯網平臺將實現以清潔能源為主導的能源配置,這對我國能源轉型是一股重要推力。對很多存在先天性能源匱乏問題的國家和地區而言,也將是解決發展問題的有效抓手。”談及世界資源及環境問題,劉振亞表示。
預計至2025年,清潔能源的經濟性將全面超過化石能源,市場將推動能源消費的選擇發生重大轉變。通過將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范圍配置,在東南亞、南亞等能源資源及環境負載能力均不足的國家和地區,全球能源互聯網將同時解決發展與環境的協調問題
目前,世界資源環境問題依然突出。資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不可持續性決定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必須扭轉,能源消費和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碳排放帶來氣候變化問題引起高度重視,截至目前,全球仍有12~13億人口無電可用。“從高碳向低碳、從低效向高效、從局部平衡向大范圍配置,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思路將使這些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