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封了,樓還在;礦關了,地還在。在煤炭去產能過程中,一批落后產能礦井被關閉,造成大量土地、廠房和設備閑置。如何創新利用這些閑置資源,促進礦區轉型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及業內專家。
地上的建議
“你看看,這些樓蓋了還沒幾年,礦井關閉后,就閑置了,可惜不可惜?”采訪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銅川礦業公司下石節煤礦工會副主席徐群賢時,他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了很多煤礦關閉后的照片。
截至目前,銅川礦業公司已關閉退出5個落后產能礦井,礦區閑置各種設備6589臺,原價值超6.7億元,閑置土地1792畝,閑置房產11.6萬平方米。同時,上述5個礦井每年要上繳房地產稅480萬元,有4748名職工需分流安置。
“礦井一關,礦區醫院人才大量流失,看病都難,后勤保障問題凸顯,給留守的職工及其家屬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徐群賢說。
徐群賢說的問題并非個案。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關閉退出煤礦2000個左右,按計劃今年將再關閉落后產能煤礦500個以上。隨著關閉煤礦數量逐漸增加,閑置資源處置利用等問題將進一步凸顯。
事實上,2005年以來,我國阜新、棗莊等多座資源枯竭型城市就在探索關閉、廢棄礦井的轉產轉型問題。由于基礎設施、區域位置不同,開發利用水平差異較大。“我國工業發展相對滯后,對廢棄礦區保護和改造的理念相對落后。”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任世華表示,目前國內廢棄礦區改造主要是通過建設礦山公園等方式,相關資源遠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今年全國兩會上,山西煤礦安監局局長卜昌森、安徽淮北礦業集團董事長王明勝、重慶能源集團董事長馮躍等全國人大代表均建議,妥善處置去產能煤礦的閑置資源。
“鑒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大部分資產投到了井下巷道。一旦礦井關閉退出,巷道將報廢且基本無法回收。這些資產很難通過市場化手段處置。”王明勝說。
徐群賢建議,國家應給予政策及財力扶持,簡化程序,實行后補獎勵,把關閉煤礦的閑置資源用好用活,為職工再就業、創業提供空間。卜昌森則表示,應該更多通過市場化手段解決上述問題,比如把工業用地轉換為土地票,通過市場進行交易。
在采煤沉陷區利用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淮南市委書記沈強建議,將淮南采煤沉陷區及沿淮洼地作為引江濟淮末端調蓄水庫,納入配套子工程統籌推進。
井下的探索
“煤炭行業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地下空間永遠保持著,只是一直沒有利用而已。如果從開始采煤時就把巷道設計成永久性的,那么在采完煤后煤礦甚至能變成一座地下城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說。
出于安全等因素考慮,目前我國對關閉煤礦礦區的開發再利用一般僅限于地上。但在謝和平看來,我國90%以上的煤礦是井工開采,截至2016年,僅重點煤礦掘進總進尺就達830萬米,如能有效利用將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謝和平指出,可通過大力突破深地開發利用技術,在礦區打造新型地下房地產業,建立地下生態圈及戰略資源儲備庫,發展地下能源循環帶,建設深地科學實驗室,無人化、流態化開發利用深地資源等。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科技發展部主任劉見中表示,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就開始利用廢舊礦井作為石油、食品、醫療用品等的儲備庫。德國利用2個處于巖鹽層的廢棄礦井巷道作為儲氣室,建立了萬能電站,已商業運行至今。
在國內,相關技術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對利用井下廢棄空間安全處置工業垃圾做了相關研究。河南理工大學對煤礦廢棄礦井采空區用于封存二氧化碳的相關技術做了研究。何秋德、陳寧等學者對將煤礦廢棄巷道作為壓縮空氣蓄能電站的儲氣室進行了研究,并以徐州權臺煤礦為實例進行了分析,證明了技術的可行性。
謝和平認為,應該通過煤礦地面、地下一體化開發,實現煤礦高端轉型升級。他指出,應樹立資源型城市礦區土地資源全新開發理念:在礦區地面空間主動規劃打造綠水青山和高新科技產業區等高端產業經濟帶,在礦區地下空間打造地下房地產等新型經濟業態。目前,我國擁有資源型城市90多座,應主動將礦區地面土地資源納入城市整體功能規劃。唐山、邢臺、大同、平頂山、晉城、淮南、淮北、阜新等都是具有條件的資源型城市,可先試先行,形成示范,穩步推進。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