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和稀土兩大戰略資源步入儲備軌道。記者昨日從國土部獲悉,醞釀4年的國家礦產地儲備戰略試點即將推出,首批試點將圍繞煤炭和稀土資源展開。
去年,中國首度成為煤炭凈進口國,進口1.04億噸。分析人士認為,煤炭礦產地儲備建立,將在我國的煤炭供應中形成“安全島”效應,避免在未來出現如進口鐵礦石般的被動局面。而稀土礦產地則有助于防止資源賤賣。
“煤炭儲備與石油儲備和糧食儲備不同,現貨煤炭的儲備意義不大,此次我國提出的煤炭戰略儲備,應該是資源儲備而非現貨儲備。”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教授林伯強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煤炭而言,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儲備是有道理的,比如像日本等一些煤炭資源稀缺的國家,但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建立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煤炭儲備不僅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還會受到自然等因素的影響損耗,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將會是未來我國建立煤炭戰略儲備的關鍵。
而在稀土方面,我國雖是全球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但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廉價供應全球市場。海外市場的刺激,導致國內稀土亂采濫挖,使得我國的稀土探明儲量從1995年占全球43%下降到2009年占全球36.52%。同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國卻無法掌握稀土價格的話語權。
今年以來,學術和業界也越來越關注稀土資源的儲備問題。被稱為“中國稀土之父”的徐光憲呼吁國家盡快設立專項基金,在稀土產品價格低迷時收購稀土建立戰略儲備。國家加強稀土資源開發的宏觀調控工作,科學開發、控制總量、調整結構,以保護珍貴的戰略資源。
從目前情況看,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三種形式中,戰略石油儲備已開始儲油運營,以物資產品儲備方式實施的礦產品儲備,實踐中已經相對成熟。而礦產地儲備作為一種建設運營成本較低、保障時效長的資源儲備方式,尚未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亟須加以推進。此前,國土部牽頭并提出了《礦產資源戰略基地儲備管理辦法(建議稿)》,對礦產地儲備制度框架及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研究探索;隨后,又以稀土和煤炭為重點,啟動了礦產地戰略儲備試點方案的研究,目前相關試點方案和配套政策的研究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