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買電,現在可以賣電創收,想都不敢想。”3月28日,眉山市彭山區公義鎮農樂村,看著前來檢查和宣傳安全的供電公司員工,村黨支部書記鄭碧劍說。作為眉山首批光伏扶貧的試點地之一,農樂村村民正感受著光伏發電給生活帶來的變化。(4月6日四川日報)
“光伏扶貧”屬于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它是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或在荒山荒坡、農業大棚、設施農業等建立光伏發電站,直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光伏扶貧”最早在寧夏、安徽等6省30個縣搞試點,2016年12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來推行。從眉山農樂村的試點來看,貧困戶用電不繳費,還能賣電“創收”,不失為一條致富奔康的有效途徑。
“借雞下蛋”,或許是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卻切中了眉山“光伏扶貧”運行的關鍵。“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農戶院壩或屋頂架起的3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不是免費給予的,而是由當地信用社提供貸款、政府貼息給貧困戶的,設備價值4.25萬元,通過發電賣電自動抵扣設備錢,估計要8年時間才能回本,還完后收益歸農戶。
聽慣了“借羊還羊”“借牛還牛”,還可以“借電還電”,不禁讓人眼前一亮。有成本觀念是好事,自家的東西才會倍加珍惜,管護才會更加用心,畢竟投入了“真金白銀”。從收入來看,按日均發電10度來計算,可以帶來12元左右的產出(含“自發自用”國家補貼0.42元/度和“余電上網”的0.82元/度),“一次投入、終身受益”確實很有吸引力,雖然是細水長流,但在農村也是一筆頗豐的收益。
從報道中的個案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農樂村7組的李永全、張志英夫婦,近10天上網賣電98度(扣除自用),有將近80元的收入。雖然是抵扣了設備款,卻還是十分誘人的??吹较刃邢仍囌?ldquo;創收”,農樂村還有近30戶農戶將加入到試點中來。當然,“光伏扶貧”也并非盡善盡美的,在運行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諸如農戶使用不當、氣候條件不夠、后期養護管理難等等。不過,發展中的問題可以在發展中來解決。管窺蠡測,“大政策”背景下催生的“小試點”確有可取之處,光伏發電不僅點亮了農戶的庭院,更照亮了貧困群眾的致富之路。行筆至此,筆者不禁想說:“光伏扶貧”,這個可以有!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