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晶見的《一分也是愛:供需比三比一的情況下,山東交易目前只降一分》收到了很多反饋。發電側與售電側的反應,意料之中,截然不同。
售電公司或者中間的撮合商說:沒法掙錢,不想簽了。
發電廠則直言:大部分電廠虧損了,還要再榨盡盈利電廠最后一點血,不玩完不拉倒。
在一個具有高度自然壟斷屬性的電力行業做媒體,晶見深知電力市場與普通市場放開之間面臨挑戰的千差萬別。
還剩一天就是提交代理的死線了。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山東市場里發電企業面臨的難題,希望能給予電力供給側的破局提供一些可能性。
山東規則:拖延癥會死的很慘
根據山東經信委發布的文件《關于做好2017年全省電力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一個用戶與多個售電公司簽訂協議的,以第一個送至交易中心的為準;沒有通過售電公司代理的用戶,視為直接參與市場交易。
明天(4月14日)是提交代理協議的最后一天,今天應該是山東的售電公司活動最頻繁的一天了——明天就要提交代理協議了,交易中心又只認第一個提交代理協議的,后面的都不算:用戶可能答應好幾家售電公司了,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明天一大早候在山東電力交易中心門口,頂門到,先到先得。
這種形勢下,越早與客戶確認代理關系越靠譜,確認代理關系的前提是確定報價;雖然發電企業包括其售電公司都沒有對外明確報價,但是有一些第三方售電公司為了搶客戶,已經報出了明確的價格,形成了第一波市場行情。
價格日趨明朗
價格,無疑是所有人都在焦急詢問的話題。
前幾日山東發電企業接受詢問時候給出的價格都是一分;而江湖上流傳的3分5分基本上沒有得到確認;如果真有售電公司簽了這種協議,必然是冒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的。
長協簽約,一般來說,價格都是越往后越低。大家應該也還記得廣東去年底簽2017年長協時候的斷崖式下跌的價格。4月12月的價格在4月13日也可以成為歷史。
今日,市場不出所料發生了些許變化:據某些用戶反饋,廣東來的一些售電公司誠意地報出了保底1分6的價格;低于這個的價差五五分成的也有,四六分成的也有。
所以,最新確認的市場行情就是保底1分6加分成。既然可以明確的報出這個價格,那么可以基本推測,這些售電公司一定是從發電企業那里拿到了底價,至少后面真正放出來的價差不會低于1分6,大不了不掙錢,但也不會虧,至少把用戶拿住了。
所以,有理由猜測,當前發電企業默契形成的心理價位是降價1分6。
分水嶺即將到來
按照交易規則,售電公司從14號開始可以向交易中心提交代理協議了,17日截止,市場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
也就是說,在這之前,售電公司沒法找發電廠直接談,只能找發電企業的售電公司談,說白一點——也就意味著如果這個時間段想明確一些什么,獨立售電公司只能當一個二級代理,或者說線上運營,把客戶導入給發電企業的售電公司。
從14號開始,第三方售電公司就可以直接找發電廠聊聊了,至于能不能聊出好價格,理論上有希望,但也是未知數,可以從供需形勢來分析。
市場到底有多殘酷?
本次省內年度雙邊協商從供給端不限價不限量,根據晶見數據庫中對參與交易的市場主體的分析,機組總裝機容量接近5000萬,基數電量計劃小時普遍不到3000,剩下3000小時的發電能力約為1500億度。
而本次年度雙邊交易量只有440億。如果大家放開手激烈廝殺,那會是一個多么慘烈的局面?
因此,發電企業才會直言:如果大家都虧錢,而且還面臨搶不到電量,我為什么要選擇這么慘烈的一條道路?
所以,在目前的形勢下,市場的各個參與方不約而同的作出同一個選擇,形成某種心里默契也是市場發展的一種可能性。不能一味站在批評發電企業的角度。
此外,作為國有資本,作為發電企業來講,選擇守住成本與合理利潤,又能釋放一點降價來促進實體經濟,是最為現實的一個選擇,對目前的市場穩定也是有好處的。一旦陷入惡性競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就像最低價中標,對甲乙方都是一種傷害,大家目前也逐漸意識到了問題。
另外,市場的供需情況是在動態變化的。如果真的發電企業紛紛虧損乃至破產,市場一旦供不應求,按照市場化運作,價格一定會回升。
用戶/售電公司該怎么辦?
說了那么多,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側應該怎么選呢?
因為價格還不明朗,所以如果你對用電偏差有信心,覺得自己能管理好,那么不要著急,電量供應很充分,挨到后面可能會有驚喜;如果偏差電量沒把握,找一家條件最優惠的售電公司,在17號之前簽代理協議就行。
如果是售電公司,從山東市場目前的狀況來看,暴利是不要想了,先把業務跑起來,為客戶做好服務,管理好偏差,才是正道——偏差控制越好,與發電企業的談判能力越強,17號以后發電企業還是歡迎售電公司的。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