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顯示,未來分布式光伏的余電不止能賣給電網,還可以賣給配網內的就近用戶。此前我們亦做過分析,以廣州電價情況作為測算,該項新政使得用戶賣電部分度電收益增加約0.1元。
能賺錢的地方,必定會吸引更多的錢進入。這種市場化交易方式,使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涌入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領域。種種跡象顯示,各方已摩拳擦掌陸續進入分布式光伏領域,今年將是分布式光伏爆發之年。
當投資者要投分布式光伏項目時,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錢的問題,如何才能找到一個發電量高、投資回報率大的項目。
從理論上講,有陽光的地方就能發電。但是如果沒有光資源的準確測量數據,就無法把握發電量及發電效率,也就無法把握發電收益。為了更好的掌握發電量及發電效率,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企業往往會采用實地測量的方式獲取資源數據。但實地測量不僅成本高,且缺乏標準規范,加之其所用的測量設備及測光站運行維護等均不到位,極易導致測量數據不準確。
目前國內外有多家機構在做光資源研究,如美國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即可以通過衛星觀測數據為用戶提供分辨率為3—110公里的太陽輻射數據。早年間,NASA的數據庫是中國光伏行業獲取太陽能資源數據最主要的來源,但是NASA的數據分辨率不高,導致氣象數據的準確性相對較低。
也有一些第三方機構進行光資源研究,如歐洲的Solargis公司。Solargis自身建有光伏數據庫,主要面向工商業用戶而非家庭用戶提供服務,為開發商或投資者提供太陽能資源評估和光伏數據模擬服務。
在中國,正常情況下,當地地面氣象輻射觀測數據可以從當地氣象部門獲得,一般可以購買到項目地點前5年的氣象數據,氣象數據相對準確,但價格不菲,通常一個地區的氣象數據價格過萬,甚至幾萬。
如何更快、更準確、更便宜地獲得專業的新能源氣象特征及資源情況數據,是企業、投資者能否順利開啟一個新項目的基礎。
在這樣的市場需求下,國內也開始產生了第三方光資源測量評估服務公司。2016年,北京東潤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能量魔方數據技術有限公司推出名為“能量魔方—氣象大師”的新能源專業氣象預報服務平臺,為新能源開發及投資者提供資源測量評估服務。
這是我國第一個免費提供涵蓋太陽能、風能資源評估的專業工具,主要為廣大新能源開發及投資者提供地理、氣象、資源、電場、設備、并網及限電等數據信息,從而幫助光伏電站、風電場建設投資者認識到光伏、風電系統的發電效率,并最終完成投資回報率的核算。實際上,精準太陽能資源數據的缺乏一直是制約中國光伏項目融資的主要瓶頸之一。
早在2013年,國家能源局就已出臺《光伏電站暫行管理辦法》,其中第12條明確規定:項目開發前期,必須要有現場實測數據,或者有代表性的實測數據。這是因為太陽能資源數據對于光伏項目選址、發電量預計有著直接關系。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