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SNEC第十一屆(2017)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暨論壇”舉行“光伏扶貧和光伏興農研討會”分論壇,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張耀邦應邀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光伏農業是科技創新催生“一光兩用、一地兩用”的富農興農新途徑。光伏農業用地政策應改堵為疏,在出臺光伏農業“不傷地、不減產”強制標準的前提下,調整光伏農業用地列為“建設性用地”的不合理規定。
張耀邦介紹,近年來協鑫集團下屬的設計研究院與江南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共同致力于合作研究“不減產農業光伏”,掌握不同農作物的差異化光補償需求、光伏組件陰影下的光照補償技術,以及不傷害農田的新型“黑金剛”樁體(基于工程塑料改性,可旋進亦可旋出)等。在多個電站的實踐中,已經證明光伏農業可以有效解決光伏發電與農作物生長的“爭陽光、爭空間、爭土地”的矛盾,實現“不傷地、不減產”,有些喜陰的農作物更是有增產的空間。協鑫新能源利用建成的農光互補項目,對水稻、小麥、油菜、大豆、秋葵、油料牡丹等進行試驗,實現了上述農作物的高產。
去年11月,江蘇省、鹽城市農委及農科所的5位專家對協鑫新能源阜寧東溝光伏水稻項目進行測產,“光伏稻”畝產達到591公斤。為實現光伏水稻不減產,協鑫新能源在項目設計階段,就聘請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專家共同確定水稻種植方案。公司為落實專家研定的方案,專門設計出一款高支架,使光伏組件離地距離達到2.8米,不僅為水稻種植騰出了空間,就連插秧機、收割機也通行無阻。為增加作物的光照面積,該公司將常規的5米立柱桁架跨度加寬到7米,以保證水稻生長的光照要求。在此基礎上,協鑫新能源公司還在光伏板上安裝清掃機器人,省出了人工清掃通道的占地問題。協鑫新能源還在光伏農業中重點發展“光伏油用牡丹這一喜陰的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籽油于2011年被國家衛生部批準為國家新資源食品,每畝產油50公斤-70公斤,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92%以上,超過被稱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
“根據國家糧油安全戰略和光伏農業的特點,因地制宜選好農作物品種,并采用保證農作物受光的新技術后,光伏農業項目完全可以實現一束陽光在農作物生長與光伏發電間的合理分配。”張耀邦認為,“當前的國家政策要求光伏電站涉及一般農業用地的,應按建設用地辦理手續并繳納用地費用。這一規定之下,不僅是光伏農業項目,國家正在重點推進的光伏扶貧工程也陷入困境。光伏扶貧的村級電站大都選址在貧困村莊的一般農業用地上,在現有光伏電站用地政策下光伏企業無所適從。光伏行業對于放開農光互補項目的呼聲很高,我們也欣喜于近期正得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重視。”
“面對農光互補這一新事物,如何在國家食油安全與光伏發電之間找到結合點,我的建議是國土資源部、國家能源局、農業部等部門聯動發文,對光伏電站的支架高度、陣列距離、地面受光、樁體類型等制定出強制標準。在這一強制標準下,調整光伏農業占用一般農業用地需要按‘建設性用地’處理的不合理規定,為光伏農業與光伏扶貧營造良好的用土政策。”張耀邦說。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