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去產能。煤炭如何去產能,主要解決的是“煤要減多少、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的問題。隨著去產能走向縱深,近日,記者采訪了省安全監管局煤炭行業管理處處長張學廣。
去年我省出臺《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意見》后,全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資金及綜合政策措施,引導一批資源條件較差、災害重、工藝落后、安全風險大、虧損嚴重的小煤礦有序關閉退出,切實化解過剩落后產能。據了解,2016年我省共關閉煤礦169處,退出產能2303萬噸/年,超國家下達目標任務30處,多化解過剩產能377萬噸/年,煤炭去產能工作初見成效。
截至2016年底全省煤礦總產能仍有9751萬噸,超出“十三五”能源規劃預測需求產能3000萬噸左右,省內煤炭供應市場將進一步壓縮。“2017年我省擬關閉退出煤礦100處,去產能1300萬噸左右。但今年我省去產能不是為了絕對量,而是從煤炭全行業的健康安全發展合理控制煤炭產能,實現供需平衡,目的在于提高產業集中度等,更加有利于煤炭行業的長遠發展。”張學廣表示,今年將重點引導現已停產停工且不能復工復產的煤礦主動退出,依法推進落后產能的淘汰關閉,同時按國家要求清理出“僵尸企業”。除了淘汰落后企業,到2020年底,我省將持續用好財政資金獎補和產能置換政策,力爭煤炭總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左右,基本實現供需平衡。
去產能不僅要實現總量控制,更要加快煤礦升級改造,實現安全高效生產。據張學廣介紹:“煤炭去產能要發揮好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資金的支持帶動作用,促進礦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實現減人提效;改造落后生產工藝,在安全水平上提檔升級;優化生產環節,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細化產業政策、安全政策、資源政策,為具有優勢的煤礦提供發展空間,對劣勢煤礦企業提高準入門檻。”
為確保此輪煤炭去產能實效,四川煤監局所屬分局將分片對關退煤礦的封閉或炸封情況進行現場核查,確保真關真退。省安全監管也將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對未按要求完成任務的市、縣及企業進行問責追究。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