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仁縣作為湖南省首批光伏扶貧試點縣,以精準脫貧為總攬,以產業扶貧為抓手,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將全縣80個貧困村中的78個貧困村(除金紫仙鎮福星村、永樂江鎮高陂村單獨建設在當地外)的光伏發電項目集中建設在一處,集中生產經營,建成后發電所產生的收益平均分配給貧困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整合資源 劣勢變優勢
安仁縣渡口鄉石腳村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距安仁縣城16公里,該村地勢低平,有大面積連片的的裸巖荒地無法耕種,特色農業產業難以發展。但如果在此地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則可以有效利用閑置山地資源和丹霞地貌光照強優勢,節約大量農業用地,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把劣勢資源向優勢資源轉變。在充分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安仁縣領導班子整合了全縣78個貧困村的光伏項目資金,在石腳村的裸巖荒地選擇最佳位置,集中建設光伏發電站。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約為4650KW,是湖南省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貧發電站,總投資4000萬元左右,占地面積200畝。5月底項目可全部竣工、并網發電。預計年發電514.8萬KW,收入504.5萬元,原本看似價值不大的劣勢資源將一舉轉變為優勢資源。
因地制宜 向“穩定長久性造血”轉變
為了建設好光伏發電項目,安仁縣主動“走出去”,到江蘇響水縣學習考察,借鑒其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好的經驗和做法,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安仁縣光伏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為方便后期運營管理,安仁縣還成立了光伏扶貧有限公司,建立并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對分散式和集中式光伏發電實行統一管理,貧困村按股份紅,節約運營成本,使扶貧成效持久化、最大化。一方面,貧困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安仁縣現有未脫貧的貧困村,大多數村集體年收入達不到4萬元,且自身造血功能不強。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后,78個貧困村每年各村收入可達6.2元以上,扣除貸款2.2萬元, 各村集體純收入每年達到4萬元以上,達到或超過貧困村退出標準。另一方面,部分貧困戶可獲得穩定收入。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有利于運營管理,同時也需要聘用相關工作人員,可解決當地部分貧困戶就業,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
轉變思想 多渠道融資助發展
光伏扶貧發電項目是安仁縣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將其納入重點工作督辦事項,對鄉鎮、縣直定點幫扶單位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作為2016年扶貧工作考核考評的重要內容;嚴格執行扶貧政策規定,加強光伏扶貧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和審計、稽查。加強對光伏扶貧相關政策、項目建設動態、實施效果等方面的宣傳推廣,讓社會各界全面了解光伏扶貧工程,引導廣大貧困戶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并參與光伏扶貧工程,形成上下聯動推動工作的良好氛圍。發展光伏扶貧產業,除了國家政策性投資,還需多渠道融資。在這方面,安仁縣暢通渠道,變單一政策性投資為多渠道融資。一是暢通投融資渠道。積極協調爭取農業發展銀行、國開行、農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為安仁縣光伏扶貧工程提供優惠貸款2400萬元,在央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適度下浮;鼓勵其它銀行以及社保、保險、基金等資金在獲得合理回報的前提下為光伏扶貧項目提供低成本融資;鼓勵眾籌等創新金融融資方式支持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鼓勵企業提供包括直接投資和技術服務在內的多種支持。二是暢通補貼資金發放渠道。安仁縣供電公司按照國家有關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資金發放管理制度,優先將光伏扶貧項目的補貼資金790萬元需求列入年度計劃,確保光伏扶貧項目按月足額結算電費和領取國家補貼資金。三暢通企業參與渠道。鼓勵各類所有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光伏扶貧工程實施。通過表彰積極參與企業,樹立企業社會形象,出臺適當優惠政策,優先支持參與光伏扶貧的企業開展規模化光伏電站建設,保障參與企業的經濟利益。
積極融合鄉村旅游 向產業深度發展
安仁縣將光伏扶貧項目列為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和二十四項重點工作之一,在縣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大力推進集中式光伏扶貧和鄉村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渡口鄉石腳村集中式光伏發電站緊靠渡口鄉丹霞旅游景區,該項目利用山地優勢,結合旅游開發,集中連片建設,新修了1.5公里長簡易公路,改造升級了配套電網,既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成為拉動安仁丹霞景區旅游的一道生態風景線,促進了項目所在地鄉村旅游和其他產業發展。同時,受益的貧困村利用所得集體收入,大力發展其他特色產業,打造村集體經濟的新增長點,實現產業單一發展轉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