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4日,江都村民朱啟杰的5千瓦光伏發電裝置正式并網發電,成為江蘇省“個人賣電第一人”。
4日,記者從國網揚州供電公司獲悉,近兩年揚州個人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迅猛,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有近4100戶居民屋頂發電項目成功并網“賣電”。
“賣電第一人”
5千瓦起步 4年發電近4萬度
2013年6月4日中午11時48分,朱啟杰家的屋頂太陽能發電裝置正式并入國家電網。此后,光伏發電裝置一直源源不斷地向電網輸送電能。
如今,朱啟杰的“屋頂發電”已經成功運行四年時間。
昨日,記者在電話中采訪朱啟杰,他告訴記者,起初并網時只有5千瓦,第二年他又投資4萬多元上了5千瓦分布式發電裝置,目前總計已達10千瓦。如今他的屋頂、院墻處處都是波光粼粼的銀色,從遠處看去儼然一座“銀色碉堡”。
“第一年5千瓦裝置,發電量為5980度,后來增加了容量,到如今總計發電量近3.9萬度。”朱啟杰告訴記者,第一年就獲得了4449元的收益,以后平均每1千瓦都能獲利一千元左右。“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居民分布式光伏項目自發自用部分補貼0.42元/千瓦時,余電上網部分再加0.378元/千瓦時,算起來是很可觀的。”
嘗到甜頭的朱啟杰表示,今年還準備再申請10千瓦并網,不過這次屋頂已經沒有地方擺放了,他打算放在大棚上,打造“大棚光伏”發電。此外,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賣電人,朱啟杰早就瞅中屋頂發電的“商機”,這幾年幫不少居民安裝了屋頂發電,“僅今年就安裝了100多戶。”
2015年底僅百戶
到目前已超過4000戶屋頂賣電
朱啟杰成為江蘇省“賣電第一人”后,不少用戶躍躍欲試,尤其是近兩年更如“雨后春筍”。記者從揚州供電公司獲悉,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僅103戶居民屋頂發電項目成功并網賣電;而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并網發電的居民屋頂發電用戶近4100戶,此外還有不少用戶提交了申請。
“前兩年申請的人不多,而去年和今年申請并網的用戶激增。”供電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按照區域用戶來分,儀征、江都和市區的用戶居多,高郵、寶應用戶要略微少一點。該人士表示,前兩年,屋頂發電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不少人還在觀望,而隨著不少人賣電成功并且拿到國家補貼,向供電部門提出申請的用戶就迅速增多了。
“整體而言,安裝屋頂發電,城郊要比市中心的多。”供電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并網發電的居民用戶中,大多數居于城郊。居民分布式“屋頂發電”大多數集中在屋頂上,而市區的商品住宅樓屋頂屬于公共所有,不太適合做分布式屋頂發電項目。“并網的用戶主要以農民自建房以及城市的疊加、聯排、獨棟別墅為主,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戶是多層、小高層住宅樓建筑。”
一般容量5千瓦
成本降低 六七年可回收成本
“從容量上來看,最小的2千瓦,最大的一般也不超過20千瓦。”供電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申請屋頂并網的個人用戶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申請并網的容量在5千瓦左右已經綽綽有余。“一般家庭的屋頂空間差不多可以擺放5千瓦至10千瓦,再大容量屋頂就擺放不下了。”
“越來越多的市民趕潮流,和光伏組件的成本下降、國家政策利好以及行業快速發展不無關系。”朱啟杰表示,相比幾年前,投資屋頂發電每千瓦成本在萬元左右,如今投資屋頂發電需要的光伏電板、逆變器等一套設備在內,平均一千瓦的成本只需要七八千元,這意味著投資回報年限大幅縮短。
“原先投資需要8年到10年回收成本,現在估計六七年就能收回成本。”
“前幾年銷售安裝光伏發電的企業鳳毛麟角,不少人還要上網買零件自己組裝。而如今涉足這塊商機的企業更多更正規更完善。”朱啟杰還表示,再加上國家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各項利好政策逐步完善,供電部門在手續辦理上更快更便捷,這些都刺激行業快速發展。“我當初辦理時是第一戶,跑了很多次,摸著石頭過河,而如今申請并網,從申請到并網最快幾個工作日就能完成,這對于用戶來說是很大的利好。”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