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藍色經濟成發展重頭戲 海水淡化產業喜迎初春

2017-07-06 11:29:53 中國環保在線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7萬億元。另據海洋局網站的公開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正式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2020年設立10個—20個示范區。自此,包括海水淡化在內的海洋經濟產業鏈自此駛入發展快車道。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下文簡稱《規劃》),確定了我國未來4年內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制定《規劃》,首先是建設海洋強國,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的戰略需要。《規劃》進一步明確,截至2020年,在全國設立10至20個海洋經濟示范區,其思路是集中政策優勢進行差異化發展,重點圍繞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強化涉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藍色生態屏障等方面探索新思路和新模式,并使其成為新興海洋產業引領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范區,以及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海洋經濟示范區總體思路是:使政府的管理與市場的行為有機連接。全面實施全國海洋經濟調查,并做好調查后續應用開發及分析評估工作,進一步摸清海洋經濟“家底”。根據此前公布的第二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入圍名單,除了上海市的浦東新區外,寧波市、深圳市、海口市等多個城市都有入圍,并有望獲得數億元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總體上,近兩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速雖然逐漸放緩,但仍略高于同期GDP增速,海洋經濟發展正由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有關專家分析。另據經濟參考網此前報道,在過去5年時間里,我國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升至8.1%。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64669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接近9.6%。海洋經濟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引擎。

而在“十三五”期間,圍繞海洋經濟提質增效,要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技術轉化和優化升級,海洋經濟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正如眾多國內機構預測,物質資源消耗低、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海洋新興產業已成為拉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匹“黑馬”。但不容忽視的是其發展速度雖快,規模卻一直未能做大。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即使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正式供水后,區域水資源缺口仍然巨大。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淡化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也是破解“水困”必須考慮的遠期方略之一。自2005年我國首部《海水利用專項規劃》頒布實施以來,海水利用在各部門的大力協同推進下,取得了較大進展。

“截至目前,我國海水淡化工藝裝備和系統集成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系統制水能耗、運行成本等關鍵技術指標已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張占海進而指出,中國一天海水淡化能力已經達到100萬噸,相當于幾個特大城市一天的生活用水量。“本質上,海水淡化技術屬于水處理技術的一種。”海水淡化技術不僅只針對海水,還能淡化內陸地區的苦咸水。

然而,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難以達到國家規劃預期。來自中國經濟網此前的報道消息稱,事實上,核心問題就在于海水淡化產業仍在市場化運行下發展,與國家政策扶持的水利和市政事業發展相比,從生產成本、入網價格到管網建設,均無競爭優勢。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海水淡化產水成本集中在5元/噸至8元/噸,雖已接近國際水平,但相比自來水水價仍偏高,使海水淡化這一新興產業缺少競爭優勢。

因而,習慣了對水的低定價,公眾可能一時難以接受淡化水價格。通常,海水淡化成本由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構成。不過,由于此前未納入國家水資源整體規劃,享受不到“政策紅利”,調水和開采地下水仍是不少地方的首選。國家海洋局科技司有關負責人對此指出,迄今海水淡化水無法大規模進入市政管網,供水比例亟待提升。“建議建立國家和地方統籌聯動協調機制,逐步加大海水淡化水的配置比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藍色經濟,海水淡化,海洋局,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