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的風電可開發條件日趨嚴苛,2020年平價上網的壓力漸行漸近,綠證交易和市場化改革蓄勢待發,在多重因素疊加的背景下,中國風電該如何發展,已經成為國內風電企業不得不思考的一個重大命題。
近日,遠景能源副總裁田慶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高塔筒、大葉輪等技術創新使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中東南部區域,從原來的風電零規劃創造出百萬規模甚至更大的增量市場,這表明不具備經濟開發價值的低風速區域變得具有開發價值。“畢竟,世界上沒有兩個風資源完全相同的風場,任何一個風場也沒有兩個風資源完全相同的機位。無論南方或者北方,只有用個性化的機型和解決方案才能適應不同的風資源特點。”田慶軍說道。
田慶軍進一步解釋稱,未來標桿電價取消、綠證和配額制的實施,作為開發商和投資商的投資決策模型也將隨之變動。過去,業主按照固定電價計算投資收益率,收益可期。但浮動電價將進一步突出度電成本的意義,由此帶來的轉變是,開發商會把經濟性和度電成本作為項目決策關鍵依據。傳統招標模式將風電場招投標單純定位于設備的采購,過早確定容量和規模的做法,往往帶來中標設備全生命周期收益并不最優等問題。
據了解,如今,有更多的業內人士贊同風電場本身應當做一個集成化的系統性產品來開發,這也是風電項目的特性要求所決定的。
近年來,遠景能源一直和國內主流開發商業主共同呼吁風電帶方案招標。“通過比選不同設備服務商對其風電場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選擇平準化度電成本最優的投標方案才是更成熟模式。而且,風機的平臺化設計趨勢也為市場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不同單機容量、塔筒高度和掃風直徑的風機產品,為定制化風電場解決方案提供有效的產品支撐,為平原和復雜山地風電場的設計解決方案提供了定制化的可能。”田慶軍對媒體表示。
田慶軍還稱,分散式是集中式風電的重要補充,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他分析道,現階段,集中式的資源獲取越來越難,施工難度越來越大,而散落在田間村頭和路邊的一些分散式機位,不僅易于獲取、便于施工,而且一些地區如山東、安徽和江蘇等省部分區域風速可達每秒6-7米,經濟性非常好。田慶軍預測,“分散式開發可以把風資源可開發規模放大3-5倍。”
雖然我國的電力產能總體過剩,但農村不少地方還缺電,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用電需求還有待激發,供需關系的不均衡讓分散式用電市場需求巨大,而分散式風電不需要大規模遠距離輸送電力,自發自用可以緩解電網壓力,也符合就近接入的供需原則。
“試想如果每個村莊能裝一兩臺風機,再配合一些儲能技術,就可以很好的解決中國農村的用電問題。”田慶軍認為。
田慶軍還提醒,因為配電網網架結構薄弱、電壓等級低以及電網環境惡劣、電能質量較差等問題,分散式風電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他建議,一方面要加強風機對于電網電壓的支持,穩定風機端的電壓;另一方面要通過軟件加強對風電場與風機之間的協同控制,維持風場接入點電壓的穩定性。在保證風機與風場的電壓安全穩定的同時,整個風場可以實現最大的功率輸出。
從為業主解決挑戰的角度考慮,田慶軍還建議整機廠商要提供具有更寬的無功功率控制能力的風機,使得風機具有更大范圍的電壓控制能力,延展風機正常發電的電壓范圍。對于分散式接入的風機,要在硬件投入最少的前提下,依靠風機自身的無功能力就能實現電壓穩定。此外,風機還要保證有更寬的頻率適應范圍,在頻率變化惡劣的配電網中,風機依然可以正常運行,提高供電可靠性,也就是說,風機要適應分散式配電網的各種工況,不但不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還能在需要的時候支撐電網電壓,提高供電可靠性。
在田慶軍看來,如果國家能夠大規模支持分散式風電開發,這對中國風機技術創新又將形成一種倒逼機制,推動中國制造產業的進步。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