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天然氣占消費比例繼續提高。2016年,中國進口天然氣721億立方米,占總消費量的35%,其中三桶油囊括總進口交易量的97.9%。2015年,共進口天然氣614億立方米,占總消費量31.8%。
上述統計來自8月19日在2017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7)》,該報告由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
據報告披露,2016年中國天然氣表現消費量為2058億立方米,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增至6.4%,而同期世界范圍內這一數值為24.1%。2016年天然氣用氣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大約涵蓋中國五分之一人口。
進口LNG大增
721億進口量中,液化天然氣(LNG)為338億立方米,同比增幅達31%;進口管道氣為38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7.6%。
進口LNG大增的來源主要是澳大利亞。2016年,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增至1198萬噸(按1萬噸LNG換算0.136億立方米天然氣計算,約合163億立方米天然氣),占比約中國LNG總進口量的一半,同比增加116%,首次超過全球LNG最大供應國卡塔爾。
除此之外,2016年中國首次接收了美國LNG,總計3船19.9萬噸。2016年8月22日,第一船約6萬噸現貨LNG從美國運抵中海油位于深圳大鵬的接收站,中美天然氣貿易大門由此打開。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進口天然氣合計706億立方米,占全國進口量的97.9%。北京燃氣、中國燃氣等城市燃氣公司和發電企業進口15億立方米,占總進口量的2.1%。
過去十幾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速一直高于產量增速,國內天然氣產量難以支撐天然氣消費需求,因此需大量從國外進口。據報告披露,2016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加6.6%,國內天然氣產量同比增幅為1.7%。
價格待理順
報告指出,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形成機制尚需完善,地方價格監管也有待加強。
中國天然氣銷售門站價格由出廠價/進口采購氣價和管輸費組成,為政府基準定價。報告認為,這一價格綁定方式不利于管網設施的第三方公平準入。
另外,天然氣價格尚不能反應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季節性氣價和調峰價格還未能全面鋪開。對此,報告建議,要加快培育上海、重慶等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天然氣現貨市場,鼓勵即期和年內中遠期的現貨掛牌與競價交易,推動“氣氣”競爭和價格發現,使氣價更為真實。
目前,國內居民和非居民氣價之間的“交叉補貼”問題也十分突出,嚴重降低了天然氣在工業領域的競爭力,抑制了天然氣在發電、交通、工業等領域的大規模利用。報告建議,要有序理順居民用氣價格,盡快消除交叉補貼的問題,并對受保障人群提供適當用氣價格補貼。
此外,地方價格監管也存在不少問題。報告指出,目前部分省份的省內天然氣管道、城鎮燃氣配氣管網等中間環節過多,攔截收費、強制服務、層層加價,終端用戶并沒有得到改革紅利。除此之外,城鎮燃氣企業接口費、開戶費等服務性收費較高,甚至成為部分燃氣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報告建議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天然氣監管體制,加強政府對市場準入、壟斷環節、稅收繳納等環節的監管。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