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核電發展受阻的五大瓶頸

2017-08-23 10:32:42 中國核網

近日,在NuclearEngineering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目為《NuclearinChina–whytheslowdown?》,文章得出中國核電步伐放緩的結論,并針對近年來中國核電的形勢分析了核電發展減緩的因素。全文內容如下:

中國計劃在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GW,在建容量達到30GW以上的目標是難以實現的。西方國家熟悉的制約因素在中國會被關注到嗎?——史蒂夫˙基德。

我最近的一篇關于中國的文章(2016年8月,《影響當今中國核電規劃的因素是什么?》)中有一個結論:影響世界其他地區核電規劃的許多負面因素對中國也是至關重要的。去年證實了這是一個合理的判斷。盡管在2016年中國啟動了五座新的反應堆,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數量提高至36臺,發電能力達32.6GWe,但是很明顯核能發展速度還是在減緩。雖然目前有21個機組正在建設中,相當于23.1GWe,但18個月以來中國未有新堆批準建設。中國核電目前面臨的困難包括未來使用的反應堆類型的不確定性、中國電力市場的地位、項目經濟性、國有大型企業的行業結構、公眾溝通等。

未來堆類型不確定性

對于減緩核電發展有幾個可能的解釋:進口的第三代反應堆設計(西屋AP1000和阿?,mEPR)的延期無疑與監管機構有關。雖然在三門熱試已經完成,第一臺AP1000機組可能會在2017年底前投產,但這不會帶來大規模的新批準。西屋公司破產,中國人對AP1000的信心嚴重削弱。在批復更多核電站建設之前,當局希望看到三代核電成功運作的證據。

中國電力市場的地位

其他原因與中國規劃的規模有關。一些地區的供應過剩惡化,電力需求和電價成了核電發展中難以平衡的問題。而且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展仍然很快,水電項目也有很大優勢,核電一時之間難以獨撐大局。此外,福島事故仍然對中國的核能監管部門造成陰影,監管機構對于核計劃的實施顯然非常謹慎。最終,監管機構頂部的一個人必須承擔安全責任,50個反應堆的運行必定比5個或10個更加繁重。韓國的棄核與日本核電的重啟并沒有動搖中國核電發展態度。

未來中國的核電規劃走向何方更難評估。到2020年的情況是相當確定的:即使目前正在建設的21個機組將投入運行,到2020年底,58GW的裝機容量目標也將不能實現。中國另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到那時在建容量達到30GW。這意味著到2025年要每年新增6臺核電機組,幾乎所有這些反應堆都將在2020年底之前批準,而2020年離現在只有42個月。這個目標實現起來似乎也不大可能。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堆“華龍一號”的成功,或多或少減輕了對進口設計的擔憂。目前中國有四個機組正在建設中(包含巴基斯坦一處)。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福州(福清5&6號機組)正在建設的這兩個機組按計劃在2020/21年并網,但中廣核防城港卻稍顯落后。華龍一號在集成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的設計方面還存在問題,但最終國內和出口的華龍一號可能有統一的模式。但在一些廠址,“華龍一號”是否將完全取代AP1000還有待觀察。

CAP1400也是難以回避的一個問題。目前,中國大規模開發AP1000,以及高溫氣冷堆(HTGR)和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CAP1400的建設許可已經被延期,并且仍然等待監管機構對AP1000建設的滿意度。

項目經濟性

今天影響中國規劃的最大問題是其經濟可行性。核電占中國電力供應的2-3%,所以人們認為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然而,中國經濟增長減緩,能源從密集到稀缺的轉變和發電過度投資意味著一些省份的發電能力超過電網容量,電網公司正在努力從電廠出口電力。新的核電機組可能不會以支付其資本成本所需的80-90%能力來運行。

關稅也受到威脅。中央政府正在逐步開放中國電力部門,使其更加適應經濟條件。這可能不利于核電。建設第三代核電機組的費用正在攀升。反應堆可能需要負載跟蹤,這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是不可行的。投資者對遼寧和福建省的立場顯然很關注。

雖然中國政府表示正試圖讓大型國有企業以更具競爭力的方式經營,但政治上的必要性勝過經濟學。許多污染的煤電廠已經關閉,但仍有許多新的更清潔的能源上網,風力和太陽能使核能遜色。經濟和環境表明,傳統煤電廠應該更快關閉,但這是一個困難的時期,因為失業將是一個大問題。

政府受到強大的壓力,不得不推動不同的技術。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廠可能因電力供應過剩而受到更嚴重的打擊。

行業結構

增加中國核能未來不確定性的另一個因素就是行業結構。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希望兼并削減大型國有企業的數量。大型國有企業,主導所有工業部門,往往過度生產,試圖越來越強大來保護自己。就像生產鋼鐵、水泥等材料一樣,電力也沒有什么不同。

有三家國企被授權經營核電站: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于2016年合并而成)。另外四家大型(燃煤為主)電力公司持有核電站的少數股權(華能、大唐、華電和國電),預計這些公司最終將獲得新核電廠的多數股權,并成為運營商。這現在看來不太可能;所有這些公司,煤炭公司,建筑和工程國有企業,甚至三峽公司等水力發電公司都在進行合并。盡管中廣核在廣東省的強大權力基礎使得合并可能存在政治上的困難,但中核和中廣核似乎不太可能繼續維持他們的獨立性,兩者合并已經被提出。就目前而言,中國電力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可以衡量的。近年來,隨著市場供應過剩的程度,公司的利潤率大幅下降,因此很明顯,必須采取一些措施。

公眾溝通

政府的規劃者們對核能的熱衷程度已不再明顯。中廣核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呼吁更大的核項目,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聲音則傾向于更加謹慎,這與政府圈內的多數觀點一致。預測到2030年實現200GWe的裝機容量,在幾年前并不罕見,現在看來已經不太可能了。

過去,許多人認為,由于中國是一個中央計劃經濟,擁有一個強大的一黨制政府,公眾的意見并不重要,對核能的反對很容易被克服。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中國,公眾輿論舉足輕重,與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同行們一樣,政客們對任何可能以任何方式煽動公眾輿論的問題都避而遠之。中國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人們在街頭抗議,但目前在提出的兩個燃料循環工廠方案的時候這種情況已經發生,方案都很快被取消。

中國現在存在關于內陸核電站廠址的公眾接受問題。政府已經暫停了這些措施以減緩核項目的進程,政府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它給人的印象是這些核電站是“第二好的”,而且可能不像沿海的核電站那么安全(中國所有的反應堆都在那里)。中國面臨的威脅是,核電可能會成為最后的手段,就像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由于未能妥善處理圍繞核問題的擔憂,當局已經讓它變得不那么可接受了。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中國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