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化原董事長 傅成玉發表了“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論壇演講實錄進行整理。
傅成玉:尊敬的史玉波會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院士,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并做發言。剛才孫總把我的發言題目說了,我這個題目建立在自2020年習主席提出雙碳目標之后,我們國家從各級政府到企業到學者,到研究機構這兩年來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社會表現談一點想法或者是談一點認識。
走低碳發展之路,已經納入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之中,我國新能源建設如火如荼,新能源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成為經濟復蘇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成為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道風景。
然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世界變化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已經遠遠超出我們已有的認知能力,特別是俄烏戰爭的爆發,以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俄羅斯的全面無底線的制裁,近4個多月的事態演變,預測事態今后的可能走勢,對未來世界格局的影響,已經使我們感到更復雜,更嚴重,更超出我們想象的事情沒有到來。
我們按照中央的要求,用底線思維,從最壞處打算,向最好處努力。在不斷變壞的惡劣國際環境中努力保持中國自身發展的安全,實現中國經濟的安全發展。
在當今新的國際環境,我們用新視野重新審視我們過去所做的承諾和我們的行動,使我們更加堅信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是我國在未來惡劣國際環境下保障安全發展實現發展安全的重要舉措,首先大力推動新能源發展,加快傳統能源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調整,基本可以由我國大環境和基本條件控制,不受國際大環境的太大影響。
在我國新能源領域,無論是已經原材料,技術產品,設備及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基礎等都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發展勢頭。并且都基本可以自己控制,加大新能源建設力度是應對未來可能更嚴峻的格局局勢,保障我國持久能源安全,促進我國經濟安全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條件。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的過程,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黨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說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就是堅持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
我下面結合這個談一點想法。
第一,不要把實現雙碳目標與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特別是高質量發展對立起來,他們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因此不可以突出強調一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習主席在2022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指出,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為我們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根本指引,也就是說減排實現碳中和目標與發展生態力是一件事,是一個整體,或者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必須同時推進,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把兩者對立起來的現象,忽而強調減排,忽而強調發展,總之是二者好像不相融,顯然沒有領會和把握中央精神實質,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也會造成被動。
第二,實現雙碳目標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根本途徑是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換句話說,就是要通過雙碳目標的過程,來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或者反過來說要通過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來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
同樣,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對立,二者也是一個聯體嬰,我國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以及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在新能源領域正是由于基礎原材料組件,配件生產制造,設備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技術進步,推動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使我國新能源產業走在世界的前面,同時大大降低了中國碳減排的總體水平和降低了我國在碳減排方面的壓力。
同樣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創新使得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更令人耳目一新,截至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的總銷售量大約400萬輛,大約用了10多年的時間,2021年一年我國電動汽車的銷售量幾乎達到了前10年電動汽車銷售的總和,2022年上半年,應該是1-5月份在中國市場上每一輛銷售的汽車中平均有27輛是電動汽車,在一些南方省市,每百輛消費汽車中電動汽車占比達到40%,甚至以上。
還有一組數據讓我們眼前一亮,這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數據,2000年日本汽車出口470萬輛,中國出口1.7萬輛,日本汽車出口是中國汽車出口的227倍。今年1-5月,日本汽車出口127萬輛,中國汽車出口108萬輛,絕大部分是電動汽車。日本現在出口的數量是中國的1.18倍,從227倍縮小1.18倍。
在未來可見的時間內,中國汽車出口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這個從根本上說是由于我們國家堅持了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推動新能源和相關產業的低碳發展,促使我國的電動汽車實現了高速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僅大大降低了我國碳減排的總體水平,大大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改變。
從國家未來經濟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新能源綠色能源和相關的產業,包括汽車業,將是推動中國走在未來世界前面的可以肯定的產業,實踐證明。
一是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是實現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實現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
二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就是實現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的過程。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這個關鍵環節,我們不要就碳減排談碳減排,不要就雙碳目標談雙碳目標,我們要把科技進步,雙碳目標,經濟發展,能源安全,視為一個整體,要從科技創新和技術作為切入點。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強化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的力度。持續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前面提到了大量新能源發展和電動汽車等行業可喜的發展成果,就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來講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在存量的二氧化碳,也就是來自于我國現有的規模宏大的制造業和傳統能源行業。我國制造業溫室氣體排放規模非常大,不僅是因為中國制造業規模大,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制造業所使用的能源絕大部分都來自于化石能源,我們的傳統能源。
大規模的二氧化碳存量減排就是我們現實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也容易產生認識和實踐上的相矛盾,我們在社會上看到的很多,在這個領域的悖論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單獨看待,要么就是大量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量的減煤炭,要么就發展經濟,把我們減碳的工作慢下來,這是典型的二元論思維,我們要深刻的認識應對氣候變化,實現1.5度,實現碳中和國際大勢,更要深切理解中國主要以化石能源,特別是以煤炭為主的國情,創造性的解決好化石能源為主,和走實線,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難題。
所謂的創造性就是換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化石能源是一種能源,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能源無過更無罪,我們應該利用能源繼續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問題不在化石能源本身,而麻煩是產生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以我們的思維,我們的經歷,應該重點放在如何繼續利用化石能源,同時又大規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上。否則就本末倒置。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繼續使用化石能源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經濟安全的牛鼻子,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仍然是用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來推動產業的升級,在當下中國制造業和傳統能源行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大幅度提高能效,中國的能效,能源效率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們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我們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能效水平,所以提高能效,是中國最簡單,最現實,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徑。
因為提高能效就是節能,就是提高技術含量,節能是提高能效的最重要的領域,中國節能的潛力非常大,我們最廉價,潛在的能源是節約能源,因為我們這么大的國家,我們能效這么低,是沒有道理的。節能潛力大,我們應該從哪個領域著手?我們在能源生產領域,能源轉換領域,能源運輸領域,能源加工領域和能源使用領域各個環節能效都很低,我們往往處在不同環節上只強調某一個環節,作為中國整體說各個環節的能效都非常低,其原因有技術問題,更有我們各個環節的分割的問題。
這既需要技術創新,更需要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能效提高了,能耗減少了,排放自然減少了,做好了這一塊就會實現一石二鳥,甚至一石多鳥的效應,很多企業,很多人認為我們這個難度很大,我想我們過去實踐過,我們通過投入,把企業的能耗降低,一年建立3%,三年接近20%。
這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國家某些行業的技術標準低,因為很多部委沒有了,都是80-90年代的技術標準在用著,所以我們前面滿足技術標準,但是我們接下來的燃料消耗很大,排放很多,我們寨根本治理上目前沒有實現我們在有效上。
還有加大二氧化碳的回收儲存和利用,就是國際上說的CCUS,能效提高會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們應該非常重視和大力加強的工作,但是能效的提高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仍然有二氧化碳被排放出去,因此二氧化碳的回收儲存和利用成為我們減少化石能源,使我們不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卻可以大規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工作,無論是大規模節能提高能效,還是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都要緊緊依賴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在這個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投入,無論多大,都值得都會比我們關煤礦,關電廠成本來的低。由于多年來政府的推動,在這些領域節能提高能效和二氧化碳回收儲藏和利用的領域已經有比較大的進步,當前二氧化碳回收技術在中國已經非常成熟,成本也不高,二氧化碳固化技術,利用技術也已經開始成熟。
不久的將來,將會在市場上大規模的,有經濟性的應用。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提高能效和二氧化碳回收儲存利用領域的科技研發和技術進步,我國將出現二氧化碳減排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協同推進的新面貌。
除此之外,我還想突出呼吁一下加強碳減排的基礎工作,雖然我們國家上上下下在雙碳目標下花非常大的精力和努力在往前工作,但是有一個基礎性的工作我們是從上到下缺乏的,這就是碳排放的計算和統計標準方法問題。
我們碳排放主要來自于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但是我們的企業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排了多少碳,是怎么排出來的,為我們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帶來了一個盲區。
我們的企業不知道用工藝過程生產什么產品之間有一個算法,通過算法計算出二氧化碳減排。由于國家在這個方面沒有強調,所以企業就沒有下功夫,我們說出來的碳指標沒有說服力,更不容易讓企業把功夫下在技術進步上。
所以每個企業應該開展自己企業碳排放的碳排查工作,開發相應的算法和統計方法,國務院在2030碳達峰,行動方案中已經提出來要建立全國統一的碳統計,碳核算的方法,但是沒有各個企業自己的創造,國家是拿不出來的,任何一個部委拿不出來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生產線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目前影響有幾個大方面,一個是企業是被動的,靠政府要求的減排,政府在這個領域又不知道企業是怎么干的,所以我們在減排上是總量是由國家平均算用了多少燃料,一噸燃料排放多少算總量。
在減排上給一個配額,這個不利于企業自主推動技術進步和減排的產業升級,我們剛才有的很多院士提到我們涉及到考核,為什么這種考核?是因為指標是給你的,不是花錢不花錢,當然有的花錢,有的不花錢,更重要的是不利于企業的科技進步,因為不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特別是總量減排,總量減排有兩個壞效應,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會貓捉老鼠。給一個總量,從1月-10月份放開生產,等到10月份快看能不能完成,不能完成指標了就關一點設備,地方政府說這個企業關了,明年再開,這就是貓捉老鼠。
不利于促進企業技術進步,企業因為沒有壓力,特別是沒有能源碳排放強度的指標,只有碳排放和能源指標,企業在技術上下工夫,而不是搞貓捉老鼠,這涉及到政府在考核上,在基礎工作上,我們要把它做實。
所以在現有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做成碳交易的市場化的,因為這個方法本身不是市場化的,所以我們的市場,碳的排放量非常大,但是交易量非常小,交易的頻度非常少,為什么?就是大家都不著急,不擔心,我能完成你的指標。
習主席說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我們為什么要做?是因為這樣才能推動我們的科技創新,推動技術升級,推動我們產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中國未來經濟競爭力。
既然是對我們自己有力,我們的起點要高,要求嚴,更規范,我們現在和國際上在這塊不接軌,碳就不可交易,所以我們巨大的未來潛在的碳交易市場就做不出來,所以基礎工作習主席提的,我們從基礎開始,高標準,嚴要求,嚴規范,我們不是為了應付別人。
總之我們要著眼于未來世界的亂局中尋求自我發展和安全發展的立足點,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是推動中國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新能源既未來能源和相關產業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的重要領域和切入點。
是中國規模龐大的制造業和傳統能源產業,是我國存量二氧化碳減排的關鍵領域,存量二氧化碳減排的根本途徑一是更加突出節能減排,提高能效,二是更加突出二氧化碳回收儲藏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大幅提升節能和污染物減排,二氧化碳減排,本質上是推動中國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一個根本。
我們不能把實現雙碳目標與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對立起來,不對立的關鍵是轉變思維,轉變力量,就是不要把減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作為唯一和重要的二氧化碳減排手段,在無大規模減少煤炭和石油使用的情況下實現二氧化碳大規模減排。所有這些都是推動科技進步的載體和切入點,離開了科技創新,技術進步,離開了產業升級,離開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雙碳目標就失去意義。
要通過雙碳目標實現科技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要站在這個高點上建議企業,都要開展自己企業的碳盤查,最后一句話,我們所有人都要站在黨中央的高度來看雙碳目標,中央的高度不是就碳談碳,習主席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事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經濟社會系統性的重大變革,所以我建議企業先著手立足這個高度開展我們的雙碳目標工作,謝謝。
責任編輯: 江曉蓓